洞观区块链大势,掌握财富先机!
看起来还是很简单吧?不过目前市场上各方面看起来都还优质的币种不在少数,今天就来说几点,觉得可能容易被忽略的“坑”:
1. 项目各方面看起来都不错,但可能没什么人用
比起每天都能看到各种问题的EOS(柚子每天的戏真的多),可能更让人担忧的是,其他一些技术实力不错的公链项目,你只能听到它的团队怎么牛逼、技术怎么先进、TPS能有多高,而真等上线后反而听不到太多声音了,甚至代码更新也减缓了,比如NEO。
上线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转账速率怎么样,区块浏览器等第三方工具是否好用,网络有多少使用率,又是否有开发者生态和用户群?像Zil、AE这个层次的项目,我们的评测是一个侧面,而另外的层面可能上线后需要实际去体验。
而像Cardano这样的项目,我也觉得思想很牛逼,但它的关键问题可能不在那些黑料上,而是最终上线的产品到底能否实用,学术理论与现实世界到底是否有鸿沟存在。
下图是一个区块链链上操作数排行榜:
找寻百倍币过程中,不要忽视这几个“坑”
虽说每种币都有自己的特性,未必都会有足够高的链上转账数,如EOS之所以排在前面,是因其网络中的各种抵押都涉及到链上操作,而还不是真有大量用户;不过这些数据还是能从侧面反映出币种的活跃程度。
长时间没有实际应用的公链,也将不会是你我所要寻找的超级项目。
2. 技术有特色,牛逼项目,但有可能不需要代币
在看一个项目的时候,除了技术特色和团队背景,还不能少的一点是代币机制。
就是它们设计的这个代币,到底有没有需求,还是为了激励而激励,很多项目做的协议,可能根本就不需要设计一个代币。
另一点就是要看清它们这个代币需求具体是在哪些地方,比如IPFS这个项目,之前炒的火热,但有多少人去分清楚IPFS和Filcoin的区别了呢,或者想分清楚呢?IPFS是不错,但和Filecoin傻傻分不清楚可能会吃亏。
再说一个Bancor(注意这里不是说该项目不好),可以作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底层协议,代币BNT(目前是破发状态):
BNT的意思是相当于做一个中间置换代币,而这里的问题是,我单独做一个交易平台,可以仅用Bancor算法作为底层协议,而不需要BNT,就如之前EOS上的RAM交易那样,而这样就未必会给BNT的生态提供价值了。
Bancor协议,是有可能带来下一代去中心化交易所模式的,但如果成功,这个价值能否体现在BNT上呢?
因此,除了技术和团队,代币机制也一定要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