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谈判还没开始,美方先发两道威胁:100%关税+软件出口封锁,贝森特再次面对李成钢

谈判还没开始,美方先发两道威胁:100%关税+软件出口封锁,贝森特再次面对李成钢。

2025年10月,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即将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拉开帷幕,但美方在谈判前接连抛出两道威胁:一是扬言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二是声称考虑联合七国集团,对中国实施关键软件出口限制。这种“先施压后谈判”的策略让谈判氛围陡然升温,也让人不禁好奇,美方的强硬姿态背后究竟有何目的?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又将如何应对美方代表贝森特的压力?在全球目光的注视下,这场博弈注定充满火药味。

美方的威胁显然是精心设计的策略,旨在为谈判争取更多筹码。加征100%关税的威胁直指中国制造业出口优势。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额达5246亿美元,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消费品占据主要份额。这一政策不仅会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打击,也可能对美国消费者产生反噬效应,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加剧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至于关键软件出口限制,美方试图遏制中国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崛起。通过联合七国集团实施技术封锁,美国希望在全球芯片和人工智能竞争中占据主动。然而,这一威胁也可能引发中方强力反制,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链的紧张局势。

谈判的核心争议之一,是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稀土是制造芯片、军工设备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关键原料,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约70%的份额。2025年初,中国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标志着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博弈中采取了更主动的姿态。美方对此深感不安,尤其是在芯片短缺和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这一政策可能对美国产业链造成严重冲击。与此同时,美方还指责中国未履行特朗普第一任期签署的贸易协议,称中国未能完成购买足量美国农产品的承诺。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下降了15%,直接影响数百万农民的生计。中方则指出,贸易额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美方的技术限制、关税政策和地缘政治干扰。

在这场谈判中,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的出现成为焦点。他以据理力争的谈判风格闻名。2024年与美方的谈判中,他曾驳斥美方的不合理要求,令美方代表贝森特情绪失控,甚至用“战狼”这样的字眼攻击李成钢。如今,贝森特再次面对这位强硬的中方代表,显然有些忌惮。李成钢的出现可能让谈判更加激烈,但也为中方争取了更多筹码。

尽管美方在谈判前不断释放威胁信息,但其代表贝森特和格里尔仍强调“不想与中国脱钩”。这表明美国在经济上仍然需要中国市场,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美合作对双方都有重要意义。美方的单边行动和强硬立场与其“不脱钩”的表态形成了矛盾,显示出其政策的不一致性。对中方而言,保持定力、坚持原则是最重要的策略。中国近年来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尤其在稀土、芯片和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让中方在谈判中拥有更强的底气。

虽然马来西亚的这场谈判可能不会立刻带来突破,但它仍然是中美之间沟通的桥梁。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将取决于双方能否在激烈的博弈中找到理性共处的空间。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lCDT8Nbo6YkG3ESztMTkoQ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