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梳理总结百年来四川盆地发现并命名的53种恐龙!《四川盆地恐龙化石》出版

10月2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自贡恐龙博物馆获悉,近日,由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馆员彭光照带领的科研团队历时三年精心编纂的《四川盆地恐龙化石》正式出版,该书基于现代地理概念界定的四川盆地范围内已发现并记录的恐龙化石标本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讨论与全面总结,并提出了诸多新的观点和认识,是一本系统性总结四川盆地中生代恐龙化石研究最新成果的著作。

▲《四川盆地恐龙化石》出版

据悉,本书以1915年四川盆地首次科学发现恐龙化石为起点,截至2024年末,系统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四川盆地恐龙化石的发掘与研究历程,对盆地内已发现并命名的38属53种恐龙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总结,包含详细的标本描述与特征分析。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归纳了四川盆地恐龙化石的分布规律及动物群组合特征,深入探讨了该区域恐龙兴衰与其古地理、古生态和古气候背景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对四川盆地主要的恐龙化石群的埋藏特征及环境进行科学解析。

▲该书系统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四川盆地恐龙化石的发掘与研究历程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本书编纂过程中,我国著名恐龙学家、自贡恐龙博物馆科学顾问董枝明先生不幸辞世。研究团队特将此书献给董枝明先生,以深切缅怀他对四川盆地乃至中国恐龙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董先生一生命名了50余个恐龙属种,其中四川盆地的恐龙就占11属13种,约占四川盆地恐龙属种总数的1/4。

▲研究团队将此书献给著名恐龙学家董枝明先生

四川盆地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沉积盆地,盆地内地表出露的基本上都是中生代恐龙生活时代的陆相沉积地层,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恐龙化石资源最为丰富、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区域之一。

《四川盆地恐龙化石》的出版,是自贡恐龙博物馆依托众多科研平台在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它系统梳理并展示了四川盆地区域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可以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公众科普与文博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红星新闻记者 袁伟 自贡恐龙博物馆供图

编辑 许媛

审核 何先菊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g9kMqZcwNm2waCZqbRpXv8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