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磷酸铁锂储能赛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当下,海辰储能凭借1175Ah与587Ah大容量储能电芯技术,实现了从追随者到规则重塑者的转变。这一技术布局不仅改变了储能系统设计的底层逻辑,更反映出中国储能企业从“规模竞争”到“价值竞争”的战略升级,为全球电化学储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方面提供了范例。
当行业还在围绕314Ah电芯进行标准化迭代时,海辰储能已展现出对产业周期的精准预判。2022年,海辰储能便提前布局,开启技术积累,为后续发展筑牢根基。2023年12月12日,在首届生态日上,海辰储能全球首发1000Ah+长时储能大电芯(后迭代为1175Ah)及适配4小时以上场景的6MWh+系统,并创新性地开发出20尺储能系统4列4簇极简架构,开创了储能系统到电芯正向开发的先河。
2024年,鉴于4列架构与大容量电芯的成本优势,海辰储能将该架构应用于2小时应用系统。同年12月12日,在第二届生态日上,发布了∞Cell587Ah大容量储能电芯,其容量为∞Cell1175Ah的一半,专门适配2小时场景。两款电芯共用pac平台和系统平台,同时发布的还有∞Pack平台和∞Power6.25MWh2小时及4小时系统平台,完成了全时长产品布局,构建起“研发—产品—场景”闭环生态。
海辰储能的核心突破在于颠覆传统储能系统逆向设计逻辑,首创“系统正向开发”模式,以20尺集装箱4列4簇极简架构为出发点,反向定义电芯标准。∞Cell1175Ah电芯针对4小时以上长时储能场景,满足了能源转型下大型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并网等对大容量、高稳定性储能的需求。∞Cell587Ah电芯则专注2小时储能场景,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时大幅提升性能,适用于电网调峰、工商业储能等领域。两款电芯基于同平台技术开发,体现了系统到电芯的正向开发思路,通过共用平台,降低成本与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一致性。
海辰储能超3900项专利构成技术矩阵,展现出材料、结构、系统三维创新能力。以587Ah电芯为例,∞Cell587Ah平台及配套系统在核心性能上取得突破:循环寿命超11000次,远超行业平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更换成本;采用专利立体防热失控技术,保障电芯安全;系统能量效率大于94.5%,提高能量利用率。海辰储能构建的全链条自主研发优势,使其能快速迭代升级,保持技术领先。
海辰储能的实践为储能企业突破同质化竞争提供了关键思路:一是具备场景穿透能力,基于实际场景定义技术参数,实现技术与商业的统一;二是运用平台化思维,构建可扩展技术平台,降低成本;三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将专利布局与技术路线深度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站在2025年产业节点回顾,海辰储能的∞Cell587/1175Ah大电芯技术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产业竞争范式的革新。当行业还在关注容量数值时,海辰储能已通过系统定义、场景适配与生态构建,开拓了储能技术创新空间。随着全球大容量储能需求爆发,这种创新模式有望成为中国储能企业引领全球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