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桂林频传好消息: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
广西新纪录物种——侗掌突蟾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现两栖类新物种——刘三姐纤树蛙
侗掌突蟾。 黄忠 供图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的两栖动物调查小组,发现的侗掌突蟾,常年生活在650-1159米之间由针阔混交林组成的森林中的溪沟附近,有时移息于森林落叶下或土洞或石缝中。
此次野外调查采集到侗掌突蟾雌雄标本各一份,其体背较粗糙具痣粒和短肤棱;体侧具黑斑;腹部两侧具棕色杂斑;雄性趾侧缘膜宽而雌性较窄,趾间微蹼,趾下垫发达,在趾关节处中断;大腿垂直于身体纵轴线时左右跟部重叠;后肢贴体前伸时胫跗关节达眼中部。
专家组团队采用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对角蟾科各属和各物种之间形态差异度、系统发育关系和分布信息展开分析,同时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期推断法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得到了一致的拓扑结构,在花坪保护区采到的标本与侗掌突蟾的模式标本聚为一支,平均遗传距离仅为 0.04%,分化水平低。最后结合形态学比较与系统发育分析,确定采自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为侗掌突蟾,是广西两栖动物新纪录。
刘三姐纤树蛙。余国华 供图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与广西师范大学合作,在广西猫儿山发现两栖类新物种——刘三姐纤树蛙。
2024年和2025年,研究团队在进行猫儿山两栖类监测期间,共采集到6个纤树蛙成体标本。通过形态学“看长相”、分子系统学“测基因”、鸣声学“听歌声”这三重严谨分析,最终确认为两栖类新物种。因其鸣声悠扬,宛若山歌,目前仅发现于广西,科研人员以“刘三姐”为其命名。
据介绍,刘三姐纤树蛙属于树蛙科、纤树蛙属。体型小巧玲珑,雄性体长约2.7-3.3厘米,比一枚一元硬币长不了多少;雌性稍大,约3.8-3.9厘米。这种蛙身体背面呈浅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独特的深褐色倒Y形斑纹;背面皮肤粗糙,有少许疣粒。它们主要栖息地是猫儿山海拔约1600米左右的竹林。
此前,全球纤树蛙属共有22个物种,而刘三姐纤树蛙的加入使这个家族成员增至23种。其中,中国的纤树蛙物种也因此增加到12种,单是广西就分布有6种。目前,猫儿山保护区已知有两栖类约40种,涵盖2目11科23属,其中3种为猫儿山特有。
来源丨记者梁亮 通讯员李双林 黎斯琴
值班编辑丨刘高妗
责任编辑丨李仁玉
值班主任丨刘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