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万物有信》:读懂中国时岁丨新书

“中国是桃的故乡,在人类出现于华夏大地之前,桃树就已在中国的西南高地兀自生长。”

“中国北方的雨燕每年要去非洲过冬,一生要飞几百万公里,甚至可以边飞边睡。”

獭祭鱼、桐始华、鹿角解、半夏生、大雨时行、白露降、寒蝉鸣、雁北乡……大自然中藏着微妙的生态密码。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生育,以及气候变化和它对动植物的影响,被称为“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物候现象。中国古人在物候观察与天文测量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并演变出节气与物候的对应关系,每个节气划分为三候,五日为一候。

七十二物候既是一份对自然的阶段性观察总结,也是一扇认识中国古人宇宙观与世界观的窗口。随着人类科学水平的更新,作为生态系统的关键参数之一,对气候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的物候,在现代科学研究和观测中的重要性更是有增无减。

在《万物有信》这本中,作者李蔚根据自己多年自然教育研究与实践积累,综合大量文献资料与多位不同领域专家的研究成果,从现代视角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七十二物候与二十四节气。既梳理了中国传统的岁时观念与生态认知,更进一步介绍了各物候现象所涉及的动植物、水文、天气、土壤等科学现象与知识,还探讨了古今环境变迁背景下,城市生态、气候变化、物种生存等议题。从物候入手,以理解古人的自然观念与智慧为契机,重新认识身边的自然,进一步思考人与四季流转、与生态、与社会发展关联的思考。

记者:江丹 编辑:徐敏 校对:汤琪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K6jRPBAgALzDxpOXSTlGuy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