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位于中东地区,是一个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实际控制面积达到了2.5万平方公里。根据1947年的联合国巴以分治方案,划给以色列的土地约1.52万平方公里。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打赢了历次中东战争,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多。现在以色列人口达到了1000万,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以色列宜居的土地并不多,实际人口密度比较大,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增加可居住,以及可供农业发展的土地,以色列不断挤压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在约旦河西岸建设犹太人定居点。此外以色列还建设北水南调工程,把北部的淡水引到南部,用于改造沙漠,向沙漠要地。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联合国把加利利海划给犹太人。加利利海位于以色列东北部,面积约166平方公里,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加利利海的最大深度为48米,湖面比海平面还要低213米,是世界上海拔第二低的湖泊。加利利海只是传统叫法,实际上是湖泊,西亚地区整体非常缺水,加利利海作为一个淡水湖,储存了丰富的淡水,历史上被长期争夺。
加利利海历史上受到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控制,7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崛起,控制了加利利海。从此之后,加利利海周边成为了阿拉伯人的聚居区。19世纪后期,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欧洲犹太人开始向巴勒斯坦地区迁徙。犹太人迁徙到巴勒斯坦地区之后,寻找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定居。
1909年,犹太人开始在加利利海周边建设农庄,此后加利利海沿岸的犹太人农庄逐渐增多。犹太人的增多,挤压了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间,加利利海周边出现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混居的情况,矛盾越来越多,经常爆发冲突。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以分治决议,划定了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范围。联合国将加利利海地区划给了犹太人,不过联合国也将南部的内盖夫沙漠地区划给了犹太人。联合国将约旦河西岸划给了巴勒斯坦人,此外还有加沙地带和北部一块土地,巴勒斯坦三块土地并不接壤。
第二,向沙漠要地。以色列南部的内盖夫沙漠地形平坦,但干旱缺水,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不适合人类居住生活。但19世纪后期,犹太复国运动兴起后,欧洲犹太人开始向巴勒斯坦地区迁徙。当时巴勒斯坦的宜居地区,都已经被阿拉伯人占据,犹太人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了部分宜居土地。而内盖夫地区人烟稀少,也成为了犹太人的迁徙地。当时犹太人在内盖夫沙漠地区建立了11个定居点,依靠从外部运输淡水解决生活问题。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开始推动内盖夫地区的改造。1949年,以色列打赢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在中东站稳了脚跟。此后以色列制定了北水南调计划,1953年,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正式开工。历时11年建设,到1964年,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完工。以色列建设了300公里主输水管道,从东北部的加利利海向内盖夫沙漠引水,年供水量约14亿立方米。
通过北水南调工程,以色列缓解了南部缺水问题,推动了内盖夫沙漠的治理和灌溉农业的发展。以色列农业技术也比较发达,采用了电脑微灌技术,用电脑程序控制的输水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系或喷洒在植物茎叶上。这种灌溉技术,可以比普通灌溉节省90%的淡水。通过北水南调,沙漠治理,以色列将部分沙漠地区改造成了绿洲,用于居住生活和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