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晶振是如何做到记录时间的?

以下文章来源于力学科普,作者Bingo

正文共有 1865 字

如果觉得眼睛太累

可以点击音频感受

当你看着手机上精确跳动的数字时钟,是否想过:是谁在背后默默推动这些设备准确计时的?答案藏在一个小小的电子元件中——晶体振荡器,简称“晶振”。它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计时核心,就像一颗无声的心脏,在不停跳动,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节奏。那么,这个不起眼的小部件究竟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它又是如何让各种设备按照精准的节奏运行的呢?

各种各样的晶体振荡器(图片来源:[1])

微观世界的节拍器

晶振的工作原理看似复杂,其实核心思路并不难理解。我们都知道,古老的钟表是靠钟摆或者发条带动齿轮运转来记录时间的。这些机械结构通过重复、稳定的运动来“切割”时间。晶振在本质上扮演的角色也类似,它也是一种产生稳定震动的装置,只不过它震动的不是钟摆,而是石英晶体。

石英晶体的结构(图片来源:[3])

所谓“石英晶体”,就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矿物。当它被切割成特定角度和形状,并接入电路后,就会展现出一种奇妙的物理特性——压电效应。简单来说,当你对石英施加电压,它就会以极快的频率发生微小但规律的机械形变;而反过来,外界的震动也能使其产生微小的电流。这种特性可以用来制造一个“电子节拍器”:对晶体通电,它就会开始有规律地振动,电路再把这些震动转换成清晰的电信号。

压电效应原理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晶振最常见的频率是32.768 kHz,也就是说,每秒振动32,768次。为什么是这个奇怪的数字?因为它恰好是2的15次方,电子电路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15级的二进制计数器把它“除”成1秒。这就像设定好的节拍器每敲32,768下,系统就认定“一秒过去了”。

石英之所以精准,并非偶然

你也许会想:为什么非得用石英?地球上有这么多材料,为什么电子设备都偏爱这块无色的结晶体?答案要从几个方面说起。

1

稳定性

首先是稳定性。石英晶体具有非常好的频率稳定性,它的震动频率几乎不受普通环境温度、电压波动或时间老化的影响。在合理设计和加工条件下,石英晶振的误差可以控制在百万分之一到十亿分之一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它每天的“误时”可能连一秒都不到,远远优于早期的机械钟表。

世界上第一台石英钟(1927年)(图片来源:网络)

2

资源丰富和加工成熟

其次是资源丰富和加工成熟。石英是地壳中含量极高的矿物之一,加工技术也非常成熟,可以用微米级别的工艺切割成特定几何形状,再封装成各种尺寸的元器件。无论是手表用的微型晶振,还是工业用的大型高频晶振,都可以批量生产,成本低廉且可靠性高。

天然石英矿和人造光学石英晶体(图片来源:[4])

3

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抗冲击能力

此外,石英还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抗冲击能力。即使在日常跌落或振动环境中,它依然能维持稳定运行,这对于需要长时间、持续计时的电子设备来说至关重要。

从晶振到时钟电路:数节拍的人是谁?

晶振本身并不能直接显示时间,它的作用更像是“发出均匀节拍”。那么是谁在“听”这个节拍,并把它变成具体的时分秒?答案是——时钟电路。

在电子系统中,时钟电路通过“分频器”来统计晶振输出的每一次震动。例如,当系统检测到晶振完成了32,768次震动,就会输出一个脉冲信号,这个信号就代表“一秒”。类似的机制可以继续叠加:60个“秒脉冲”合成一分钟,60分钟合成一小时,依此类推。

分频器系统(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过程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或“记忆”,只有机械重复的电子逻辑判断和处理。这也正是数字系统的一大特点——它不依赖主观判断,全靠计数与规则。只要晶振输出是稳定的,系统对其震动次数的统计就是准确的,时间也就不会出错。

不同的晶振,服务不同的时间精度

虽然晶振的原理相似,但根据应用的不同,其类型和精度可以有巨大差异。在普通的电子表中,最基础的石英晶振就足够应付日常计时。它的精度可能每月误差几十秒,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绰绰有余。

晶振的应用领域(图片来源:[5])

而在手机、GPS、通信设备中,为了保证信号同步,就需要更高级的晶振,比如温补晶振(TCXO)和恒温晶振(OCXO)。温补晶振通过加入温度传感器和补偿电路,让晶体在不同温度下依然保持精准震动;而恒温晶振则干脆在一个“微型保温箱”中恒温控制晶体温度,进一步减少误差。这种晶振的精度可以提升几个数量级,适用于对计时严苛的领域。

温补晶振的原理图(图片来源:网络)

在一些极端高精度需求中,比如金融高频交易系统、卫星导航甚至粒子加速器,晶振的误差必须低到皮秒级,这时候就可能使用原子钟作为参考,再用晶振跟随原子钟同步工作,从而实现纳秒级别的时间掌控。

泳姿中的“鞭打腿”,是先以髋部发力驱动大腿,再经小腿传递至脚掌,使速度像鞭子一样逐层放大,能在脚尖释放出最大的推水力。这种动作不仅提高了推进效率,还能保持身体流线型和节奏连续性,是自由泳、蝶泳、蛙泳等方式实现高速前进的关键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https://mp.weixin.qq.com/s/JqyCQVxxDdVfVVF9f2FtyQ

[2]https://ciechanow.ski/mechanical-watch/

[3]https://mp.weixin.qq.com/s/UphCk5gRA3yME5NcJ24t4g

[4]https://mp.weixin.qq.com/s/pZhtDTHK6XFFCjdcOwyJfA

[5]https://mp.weixin.qq.com/s/3iQdtM9ON7U5eHC5-_4kgA

[6]https://mp.weixin.qq.com/s/DIlLJm4kLIGobpWs2ru-Cg

[7]贺旭东,张一帆,董超.一种高频率稳定度模拟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J].压电与声光,2024,46(05):685-689+694.

图片源自于网络,仅供科普参考

来源:力学科普

编辑:子木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epZyUuLImBgUSJOQlFmX8-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