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从“深海小飞象”开始 读懂深蓝丨开讲啦

你是不是也常为宠物或游戏角色起名脑洞大开?现在,一个更酷的机会来了!

在广阔的海洋中,至今仍有100万—200万种生物没被人类发现,它们正等着被认识、被命名!从浅滩珊瑚到万米海沟,无数生命以超乎想象的方式生存、演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主任、海洋生物标本馆馆长张均龙,带大家走进神秘的海洋世界,共同探索海洋的无穷魅力。

他还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深海嘉宾”,将在现场揭晓它的真容,发起新物种征名!这次,命名权可能就交到你的手中。准备好了吗?一起解锁深海盲盒!

深海新物种的名字背后

藏着中国神话

近日,一项来自深海的惊喜发现,再次点燃了人类对海洋深处的向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团队在西太平洋1240米深处,成功采集并命名了一种酷似“小飞象”的深海章鱼新物种——飞天烟灰蛸。

研究团队反复观察它在海底游动的姿态——那双鳍如翅膀般轻盈摆动,仿佛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女神,衣袂飘飘、凌空翩跹。于是,“飞天烟灰蛸”这一名字应运而生,让深海中的奇迹与东方传说联系到了一起。

人类对海洋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在进一步深入的科考中,研究人员再次与惊喜相遇——另一只体型更大、形态更加饱满的“小飞象”现身于幽暗深海。它归于须蛸科,科研人员暂时亲切地称它为“深海大飞象”。

而这一次,“深海大飞象”的中文名字,可能由你来决定!

在节目现场,张均龙发起的这个命名环节,让观众们脑洞大开。大家纷纷成为“命名官”,从“石榴裙须蛸”“巾帼须蛸”到“牡丹须蛸”,从“红油纸伞须蛸”到“风火轮须蛸”……一个个充满国风美感与想象力的名字,承载着大家对深海世界的向往。

现在,这一难得的机会也来到了你的面前,你觉得哪个名字起得最好?也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你想为这只“深海大飞象”起什么名字?它或许将成为伴随这个新物种永载科学史册的正式中文名!

深海“小飞象”

竟是会发光的肉食动物

章鱼不可貌相!这只长得萌、会“飞翔”的“深海小飞象”,竟是实打实的肉食动物!它主要以甲壳类浮游生物为食,嘴部一对坚硬的喙能够轻松撬开贝壳,取食其中的软体部分。

在食物匮乏的深海中,“深海小飞象”还掌握了一项独特的生存技能——灯光诱捕。它的腕部能够发出微弱的光芒,不仅用来吸引浮游生物自投罗网,也用于在黑暗深海中寻找伴侣、繁衍后代。

探索并认识这些深海新物种究竟有何意义?从现实角度看,分类学的研究就曾为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贡献。例如,中国对虾人工养殖技术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刘瑞玉院士团队对分类学与生命史的深入研究之上。这一成果彻底扭转了中国对虾依赖天然捕捞的局面,让“吃虾自由”成为可能。而今天,对深海物种的探索,也同样关乎着环境保护的未来,正如张均龙所说:“只有充分认识到了海里面有什么,我们才能够去更好地保护海洋生物。”

潜入海洋标本馆

发现你不知道的惊奇

做86万“虾兵蟹将”的统帅,是什么感觉?张均龙带我们走进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探寻里面的“神奇生物”。馆内珍藏了86万号海洋生物标本,其中最早的样本可追溯至1889年,它们跨越了百年时光,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生命档案”。

馆内珍藏着一只1975年采集的丽口螺,与最近在深海新发现的丽口螺新种形态极其相似,但它们却属于不同物种。馆内的这些历史标本,为科学家的分类和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张均龙比喻道:“我们要找到这个生物家族的所有成员,区分它们、命名它们,还要弄清楚它们从哪里来。”只有厘清物种演变的脉络,才能拼出更完整的“生命之树”。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责任编辑:闫文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1x27jFgO7ewNTHubPfhyTN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