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治堵大会”促进智能交通治堵

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与拥堵治理大会将(以下简称“中国治堵大会”)于10月27日在深圳召开。鉴于近年来我国智能交通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交通拥堵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治堵大会”将“智能科技助力城市交通管理和拥堵治理”设定为大会主题,力推智能交通治堵。权威专家将在大会阐述智能交通治堵的理念和方法,国内外领先的智能交通企业将在大会推介智能交通治堵的解决方案,大会还将组织政企对接活动,搭建智能交通治堵的政企合作桥梁。

随着我国智能交通的迅速发展,智能交通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很多城市政府尤其特大城市已开始实施智能交通治堵,取得了显著成效,吸引很多了中小城市的关注,一些中小城市也开始尝试实施智能交通治堵,不久的将来智能交通将成为中国城市治堵的一种趋势。

智能交通治堵成为趋势有其深刻的原因。智能交通一个突出的特点和功能是可以大幅提高既有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为交通拥堵治理提供非常有效的手段。

传统交通拥堵治理路途径的局限

智能交通出现前,传统的交通拥堵治理路途径主要是增加供给、引导需求和交通管理。在我国城市机动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三种途径的效率随时间推移不断衰减,有的还成为新的拥堵因素。

1.发展公共交通和加大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了交通资源的供给虽然从供给方面缓解交通资源的供需失衡。但是,增加交通供给也有着自身的缺陷。无论是优化公交网络还是拓宽马路,一旦政策措施确定后调整极其困难,实施的周期也会很长。公交线路和地铁站点的规划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协商,既需要考虑市民出行的便捷性,又需要兼顾政府的财政压力和公交企业的运营状况。多维的博弈无疑将增加决策的周期和难度。而道路基础设施一旦建造完成,改变更是不可能,且道路拓宽和建造的过程较长,又加剧了拥堵。

2.引导交通需求即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来影响交通参与者对交通方式、时间、地点、路线等的选择,使时间和空间供需趋于平衡。具体来说,引导交通需求包括车辆拥有控制政策和车辆使用控制政策,前者包括征收车辆税、车辆定额配给和车辆标准限制,以提高私家车的拥有成本,抑制私家车的拥有量; 后者则包括拥堵收费、停车收费和车牌限制通行,尽可能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车辆拥有控制政策是当前中国城市缓解拥堵的重要手段,同时,中国的大城市也开始探索车辆使用控制政策。

引导交通需求在公共政策中的优势明显,调整容易、实施周期短是其最大的特点。政策 措施有着一定的容错率,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执 行的具体情况,调整政策实施对象、范围和程 度,渐进地优化政策。而且引导交通需求多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有强制力作为保证,政策 一旦落地就会立刻执行,政策见效周期短。但是,引导需求的长期效果并不明显,政策“红 利”会逐渐消逝。

3.改善交通管理包括改进交通信号控制,建设自行车慢行系统,有序地进行道路施工,减少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违规。尽管改善交通管理调整容易且效果明显,但其一直都是相对边缘的治堵方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城市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交通管理体系,可拓展的空间相对有限; 另一方面是其见效周期长,如改变行人乱穿马路需要几代人的宣传和教育。

智能交通治堵的突出优势

相比传统的增加供给、引导需求和交通管理三种治堵途径,智能交通在制度方面有其突出的优势。

智能交通的实现包含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三个过程。

智能交通的第一个过程是信息的采集。智能交通是将人—车—路—环境这四个部分通过 传感器联系起来,也就是说物理世界可以被信 息感知,而后将其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使得 人—车—路—环境之间可以实现对话。物理世界的信息采集是智能交通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没有信息的采集,后续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 将无从谈起。信息的采集依赖传感器技术,将 物理世界的状况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信 息。智能交通的信息采集使用固定型交通信息监测、GPS 和蜂窝无线三种技术智能交通的第二个过程是信息的处理,也是智能交通的核心。传感器所采集的物理世界信息通过通信技术整合,利用计算机对于数据进行处理,即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建立模型、预测和分析所获取的数据,提供决策支持和行动解决方案,对于交通实施动态管理。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仓库实现交通数据的融合,而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各个区域间的信息联网和共享。先进型交通管理系统通过所收集的实时信息,预测和判断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的发生地,并通过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分析研究出一系列科学应对的方案。而长时间生成的历史数据可以辅助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的决策。

智能交通的第三个过程是信息的发布,是将信息采集—处理过程产生的决策用于实际的 交通管理中。信息发布面向整个城市的居民, 但发布的形式存在针对性和多样性。交通信号 控制可以通过强制的方式来减少拥堵路段的车 流,实现道路的实时管控。而实时诱导和出行 建议信息则可以帮助出行者优化线路,分流拥堵路段的交通需求,减少车辆在道路中的逗留时间,实现道路交通流的合理分配。

智能交通治堵的优势:

1.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拥堵是道路的供需失衡,这种失衡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信息的不 对称,部分路段拥堵而部分路段却车流稀疏。智能交通可以采集道路信息,监控实时路况,将 诱导信息发送至车辆,合理疏导和调度车流,缓 解供需失衡。以美国为例,在现代化智能交通 管理系统投入运营后,交通拥堵率降低了20% 。

2.规划和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智能交通中的“大数据”为城市规划和交通政策的制定 提供了依据。城市管理者分析历史数据,发现 规律,准确判断交通需求,避免不合理的规划。例如,乱停车的历史数据可以辅助停车场的规 划。道路规划和交通政策的制定还可以通过历 史数据进行计算机仿真,优化政策组合,使规划 和政策的制定更为科学化。

3.提升交通管理水平。通过智能交通进行有效的规划,应急救援时可以通过信号控制和诱导系统改变车流走向,为救援车辆让出通道; 道路施工则可以根据历史数据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减少施工的负面效应。

4.减少交通事故。城市道路的大车流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交通事故的减少将缓解城市拥堵。车载电子雷达和道路电子雷达都有助于弥补驾车者的错误,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巴西,电子设施安装在事故多发路段减少了 30% 交通事故。

5.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智能交通为市民提供了公共交通精确的到站时间和出行线路, 减少等候时间,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性。因而, 智能交通在现有公共交通供给状况下提升了服 务质量,吸引更多有车族使用公共交通,优化城 市出行结构。

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和复杂的系统,道路状况瞬息万变,天气、交通事故等都会影响城市的交通状况。传统的拥堵治理途径难以解决复杂的拥堵问题,智能交通为拥堵治理开辟了新的路径。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过程将信息技术和交通管理结合起来,优化了传统治堵路径中的政策工具,实现了精确性、高速率、大数据和个性化的特点,形成了动态化的拥堵治理路径,减少了交通资源的信息不对称,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交通服务,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城市规划和交通政策的科学性。同时,智能交通的用户群体是城市个体,信息的提供优化了市民的出行方式,改善了出行质量。

【文来源于智能交通网】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927F14WSE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