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一个产生共鸣的傍晚

深秋的京城大风呼啸,估计也许是这么个天气,即便有多位资深的校友关注麦克尤恩来京的活动,除我之外也没人去老书虫的现场聆听他的教诲。

这一切,还要从11年零4天前说起。或者更早。我们东英吉利大学美国研究学院每年要举办一次文学节,邀请文学大家来校举行书友会。

那时,东英吉利大学的名声跟现在差不多,美国研究学院也一样。只有领域内的人才会了解,这就是培养了英国著名大文豪伊恩·麦克尤恩写作功底的那个大学,这个大学的美国研究专业日后会跃居全英第一。

如果没有底蕴,没有真才实学,名誉不过是一张废纸,所谓一纸文凭。如果你不提《赎罪》的原作者,现在依然有人不知道这个人就是麦克尤恩,我校最著名的一个校友。

为什么是11年零4天之前呢?因为在2007年10月24日,我生日那天,我买了一张东英吉利大学文学节的门票。我只是因为那是我生日,决定要过得有意义一点,就决定参加这一天的文学节。那一天讲话的作家,我在留学开始两个多月之前(2007年7月之前)并不知道。

因为我对英国当代文学不了解,任何名字对我而言都是陌生的。直到那一年诺贝尔奖颁给了一个叫多丽丝·莱辛的,经媒体一炒作,我才知道,并且惊喜地发现,11年零4天之前,在我那个生日在我所留学的大学演讲的那个人,就是新晋诺奖得主莱辛。

东英吉利大学在文学方面的地位,直到几年前才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之前我这个母校一直以气候学闻名于世。这还要归功于我们美国研究学院,以及与它合作的文学院。

因为,再往前,到1970年,有一个小伙子问了美国研究学院的马尔科姆·布拉德利教授一个问题,“听说最近开了个创意写作的研究生课,那么我写一些虚构作品,你看看我能不能拿到这个硕士学位?” 这个拿到了东英吉利大学首个创意写作硕士学位的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伊恩·麦克尤恩。

一些日子前,他回到我们母校,参加了文学节和书友会。我当时就很想也回到母校,听一听他的演讲。没想到,这几日,他来到了北京。为我今年没有亲自去西方大国接受西方思想的熏陶做了个幸运的补足。

麦克尤恩介绍,他下一部作品是有关一个人工智能陷入三角恋爱的小说,将于2019年4月出版。他想通过这部作品,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类角色的影响。他不想写成科幻小说,而想通过历史维度来剖析,从一个不是人的东西的角度,来观察人这种东西的各种维度。

听了他的演讲,我就找到了最近一直在找寻的共鸣之感。因为我觉得,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被分析得从里到外,从技术到功能到道德,很全面了。唯独缺乏深入探讨的是人工智能如何看待人类的这种逆向思维。

无需再科幻,也无需再讨论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挑战。因为这两种观察人工智能的角度是人类自私的表现。我对人工智能一贯的态度是,不要简单将人类与人工智能一刀切、一分为二,人类并不与人工智能互为对立的关系,我们可以互补,更应该也可以成为朋友。

麦克尤恩也探讨了在社交媒体泛滥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加强,而是因为人在社交媒体时代更加注重自我的表达和对他人作为一个个体的好奇,从而变得更加孤独,更加不愿意与人交往。麦克尤恩同意了观众们的这种忧虑,亦即现在包括他在内,都成了社交媒体控,没有手机似乎没有办法活。他说这是一种病,他正在与此作斗争。

他还剖析了时间这个概念的无奈。他说在很久之前,电报刚刚有,人们才明白什么是迟到这个概念。后来有了互联网,人们就明白了人机互动的概念。但是当社交媒体泛滥时,人们忽然警醒了,觉得不仅仅媒体没有关注的必要,社交媒体也绝对要戒掉。

他说,《纽约时报》的失宠,特朗普推特的无人在意,就让人们开始思考,为何在美国这么开放的国度里,自由这个东西忽然到了现在却被死死地扼杀了。

在答问环节,我作为他的校友,问他,“你说不久之后机器人要写作,那么这就让我想起你在咱们大学的创意写作课程,因为你是第一个达到创意写作标准而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想问你当年的经历,如何影响你日后的写作?”

他说那么年轻时,就有两个作家读他的作品,觉得是非常幸运的。他之后又介绍了这门课对他写作教育的影响,说他每一本书,都是对他的再教育。他还说到,他在美国举办书友会,美国人就很喜欢有血有肉的角色,但他认为,角色应该是随意的,不一定非要特点鲜明。

当然,今晚整个书友会让我最高兴的一个瞬间是,主持人问他对中国有何惊讶时,他回答说,“我来中国虽然是完成给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承诺,但是,第一场活动却被安排在中国人民大学,这一点我很惊讶。因为,我早期的很多作品,都是有关性的和黑暗思维的,而这些书在十几年前被翻译成中文之后,想不到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会有这么多中国大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书友会后是签售环节。我随意地按当前的心境挑选了一本他的The Child in Time,他欣然署了大名,并按我的要求写了日期。

我翻开第一页,读完第一段第一句话,会心一笑地表示无比认可:“Subsidising public transport had long been associated in the minds of both Government and the majority of its public with the denial of individual liberty.”

校友见校友,满心的共鸣。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028G1JAFL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