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AI作画与毕加索同价?

世界首幅被当作艺术品成功拍卖的AI画作《埃德蒙·贝拉米肖像》(资料图片)

同场拍卖的毕加索《快活女人》拍出了与《埃德蒙·贝拉米肖像》同样的价格 (资料图片)

Deep Dream程序创作出的画作有种梦幻感 (资料图片)

网上已有些免费小程序可以将两张不同风格的图(左边)合并成一张风格特殊的新作品(右边),其创作的原理应该也属于AI作画(资料图片)

CANs的作品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资料图片)

奇思妙想

那拉

本月25日,在美国纽约成功拍卖了世界首幅由人工智能(AI)绘制的画作《Edmond de Belamy, from La Famille de Belamy,700mm×700mm》(暂译为《埃德蒙·贝拉米肖像》)。一位未公开姓名的买家以43.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万元)的高价拍走了这幅在该场拍卖会上压轴登场的画作。而同场拍卖会上,还有多幅毕加索等名家的绘画,其中毕加索画作拍出价最高的一张《快活女人》也不过与这幅AI画作同价。

绘画过程像“博弈”

这幅大小不到1平方米的画作,拍卖时介绍文字是这样写的:这是一幅印在帆布上的生成对抗网络画,完成于2018年,是该AI绘画系列中11幅画作之一,出品人是法国巴黎Obvious Art团队,使用的是镀金原木画框。

这个Obvious Art团队其实包括有艺术家和AI研究人员。他们所使用的绘画程序叫生成对抗网络(GAN)。这个程序本身就像一个有双重人格的人,一个是“画师”,一个是“鉴赏家”。它的绘画其实就是这两个人格博弈的结果:程序员只需要将大量的已有的人物画输入这个智能软件,或称为“投喂”,“画师”就会开始从这些画作中学习,并创作自己的画,而“鉴赏家”负责鉴定“画师”生成的画作中哪些有原有的画作的元素,哪些是“画师”自己创作的,并不断地指出,要求“画师”重新创作,然后再鉴定,再指出问题,再创作……最后,GAN就有了一幅自己风格的画作。有时研究人员会加入一些随机元素,于是GAN的这一系列画作也会各有不同。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成功拍卖的AI画作,就是AI程序在自主分析了近1.5万幅14至15世纪的画作后创作出来的,看上去它描绘的应该是一名身穿白衬衫和黑西装外套、身形较丰硕的男士,不过笔触相当朦胧,看不清人物的五官轮廓。

版权可能有争议

该AI绘画程序目前已创作出11幅画作,除了这次拍卖的作品,另一幅已被收藏家拉塞尔以9000英镑购入,现在正在巴黎的Art 42画廊展出。

参与编写程序的其中一位AI研究人员称,AI绘画将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模式,就像当年照片在19世纪横空出世一样。但他也强调,制作AI画作的目的并非要取代人类画家。

但AI画作究竟能否被看作是艺术品呢?它的版权到底应该属于谁呢?这些问题,至今仍有争议。毕竟,AI绘画真正意义上并不能算是“原创”,它是通过分析、学习了无数画作之后,拼凑出的作品——当然,也有人认为,画家也是要在临摹了无数前辈的画作后,才练就自己的风格的。GAN程序同样是在不断学习后,然后模仿人类作画的方法进行创作,并非机械地拼凑。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幅AI画作的创作者是没有人类情感的,因此画作本身也没有所谓的创作情绪。谁知道AI创作一幅画时,是高兴还是伤心的呢?但看着这幅AI画作,我们真的没有感觉到什么情绪吗?有时候,画家投入到作品的情绪也并非就能与观众的感觉相匹配。艺术品的价值其实并不应该来自创作者本身,而应该是来自艺术品本身带给观者的触动。从这一点来看,有人认为AI画作也应该是艺术品。

关于版权的问题,倒是存在更大争议。据说这个Obvious Art团队研发的程序,其实借鉴了另一个19岁的美国少年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当这幅AI画作决定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时,这位少年已提出过质疑:这算不算是Obvious Art团队在拿着他的神经网络去赚钱呢?不过,Obvious Art团队目前的解释是,他们早期的确是参考过对方公开的算法模型,但最终用于这11幅AI画作的程序并不是那个原始模型,他们有更深入的研发。

事实上,从这幅AI画作中衍生出的版权问题还会有更复杂的后续。就算软件可以共享了,但每个使用该软件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去“投喂”AI,这种创作得到的作品,版权又如何界定呢?这势必会产生更多争议。更何况,现在能够生成这种AI画作的并不是只有一个GAN。

AI画作或将“群起”

2014年,谷歌开发的一款Deep Dream,其原理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 (CNN)找到输入的图像的一些特征,再用可视化的方法来放大这些特征,从而生成一幅新作品。这个程序最初开发的目的只是为了识别照片中的物体,但在软件工程师们的好奇心驱使下,它开始学着识别更多,最终学会使用10-30层的人工神经元解读所接触到的作品,并尝试用类似的“创作风格”进行“重新创作”,从而产生了一些画风诡异的作品。

2016年,谷歌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场慈善拍卖,拍出29幅AI作品,一共筹得97605美元,其中最贵的一幅拍出了8000美元,是一位英国艺术家基于英国通信总部的谷歌卫星地图创作的画作。不过,当时这些作品并未以艺术品的规格拍卖,所以没有像这次的作品引起那么广泛的关注。但已有很多艺术家开始将这种创作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了。当时谷歌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就已经预测:AI创作将重新定义“艺术”的含义。

在2017年9月,美国罗格斯大学的一位计算机系教授艾哈迈德·伽马也使用了一种名为CANs的AI程序进行艺术创作,所绘制的画甚至通过了“图灵测试”,即人类都无法区分AI画作和人类画家作品。伽马教授最早是希望通过AI技术来区别画作、雕塑等艺术品的真伪。但他很快发现,AI拥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感”——它的创作可以区别于普通的抄袭与改编,已经可以说是拥有了自己的创造力——于是伽马教授的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创意对抗网络(CANs)的AI系统,并开始用超过8万幅的15-20世纪的西方绘画来进行实验训练,让AI自行创作。

只不过,CANs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特点,因此很难成为适合大众口味的艺术品。但伽马教授对此很有信心,他觉得这是一个设计方向,不仅可以用于绘画,还可以用于很多领域比如汽车等的设计。

这幅AI画作《埃德蒙·贝拉米肖像》显然已一石惊起千层浪,让更多人关注到AI在艺术方面的创造力。正如组织此次拍卖的佳士得专家理查德·劳埃德表示,人工智能只是将对未来艺术品市场产生影响的几种技术之一,但我们目前还无法看清这种影响究竟会是什么。

(那拉)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029A0Z0P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