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在产业投资的风口,我国专利拥有量如何?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陆成宽

11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主办的2018年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聚焦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布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成果。

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

当前科技创新的高地、产业投资的风口,

这些领域没有专利你将寸步难行

那么

在这些领域我国的专利拥有量究竟如何呢?

自动驾驶

我国专利申请起步晚质量低

发布会上首先发布了《自动驾驶产业专利分析评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在自动驾驶技术中,传感器相当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感知器官,它负责采集自动驾驶车辆所需要的信息,为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行车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汽车无法靠单一传感器胜任全部工作。在障碍物检测的应用中,常用的传感器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

《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视觉传感器的专利申请量最多,占总量的30%;毫米波雷达居第二位,占总量的22%;激光雷达居第三位,占总量的20%;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分别占总量的13%和9%。

但是,《报告》指出,从专利申请态势上看我国起步较晚;从技术原创国看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虽然较大,但是质量不高,相当一部分专利申请是实用新型;从申请人排名看,作为市场重要的创新主体,主要集中在知名汽车制造厂商中,国内企业没有有效的专利布局。

无人驾驶技术

全球专利在2012年爆发增长

只有感知器官还不够,自动驾驶汽车还需要有个聪明的大脑。

自动驾驶决策控制技术就相当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大脑,是实现自动驾驶操作的核心所在。在自动驾驶技术中,通过感知系统获得车辆自身的状态信息、周围环境信息等数据后,利用决策控制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应用,从而实现或辅助实现车辆的驾驶操作。

对自动驾驶决策控制技术专利现状分析结果显示,无人驾驶技术国外专利申请较早,在1987年就开始有了第一件相关专利申请,随后的数年间,虽然申请量不大,但一直保持平稳,从2006年开始大幅增长。

在华申请直到2003年才有所布局,同样也在2006年开始大幅增长,申请量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此外,无人驾驶全球专利在2012年开始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以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开始介入无人驾驶领域,并同时申请了大量专利,其他传统汽车企业也随即增大了无人驾驶的相关研究。

要实现高等级的自动驾驶,导航技术是关键。基于高精度地图的自动驾驶汽车导航系统涉及三个重要的方面:高精度地图、路径规划和定位。

在全球专利申请中,高精度地图、路径规划和定位所占比重相对均衡,其中路径规划申请量略多,约占43%,高精度地图紧随其后,约占31%,定位略少,约占26%。

《报告》指出,对于导航技术的整体概况,从专利申请态势看我国起步较晚,日本是最大的技术来源国。从申请人排名来看,日本车企和零部件商都占据主导地位,缺乏中国企业的身影。

新能源汽车创新

日本为实力最雄厚的国家

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状况也受到重点关注。

《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分析评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之后在经历1996年~2005年的导入期以及2006年~2012年的快速发展期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于2013年步入调整期。但是,在我国政府的持续政策激励下,专利信息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创新热度未受全球产业步入调整期的影响。

日本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创新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其原创专利量占据全球专利总量的49.2%,其次是美国,中国排第三,分别占据20.1%和11.0%。同时,日本也是各国专利布局量最大的外来国家。

广东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申请量最大的省份,其累计专利申请量是排名第二江苏的1.88倍;北京、浙江、上海分列第三至第五名。

《报告》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主体是企业,企业类申请人的专利数量占比达71%,这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在传统汽车产业上的积累。

电池领域中,电池技术和电控技术分别占据44%和46%的全球专利申请量份额;不同于全球专利中电池技术和电控技术的相似趋缓趋势,中国专利中电池技术的增长势头遥遥领先于电控技术,专利申请量占比高达56%,领先电控技术26 个百分点,这说明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电池技术的飞跃。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编辑:岳靓

审核:管晶晶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109A1FPES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