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我对“瀑布”与“敏捷”的争辩

“敏捷”挑战

在今年,敏捷开发模式就如狂风一般,向我的耳中吹来,无论是公司的实际项目还是与客户进行的交流,都投入了很多的精力都投入在敏捷的转型上来。一时间,开发团队是否敏捷,敏捷的项目如何管理,敏捷项目中如何跟住变更,都成为了时常在讨论的话题。

Scrum实施方法,迭代会,站立会议,都在工作环节上面产生了很多的变化。Epic、Feature、UserStory,也变换了之前对业务需求、系统需求、功能点等的描述。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这样敏捷的实施方式,对工作产生的变化是极大。

在敏捷看来,很多情况下面,我们都无法去了解到全部的内容,或者即使是了解到,我们也不能保证这些内容是不会变化的。所以先根据主路径,完成主要功能后,我们再通过不断地迭代,去完善我们的工作,这样当我们产生变化的时候,我们推翻的工作量也是少量的,可以很快的去完成新的需求变更。通过这样的不断地变更、重构,我们可以获得一个相对客户满意的产品。

在高举效率与拥抱变化的大旗之下,似乎敏捷模式,就是最好的开发模式。与之相比的是瀑布模式,在这样的呼喊之中,显得有些无法跟得上步伐,体现的是陈旧、死板的。

“瀑布”辩驳

对于瀑布的开发模型来看,似乎依然具备很可靠的工作逻辑,一个工程或项目分为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投入相应的资源,来完成本阶段的工作。每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入输出产物,不同的阶段根据自己所需的输入,进行工作活动之后,产生自己阶段的产出,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中。如果不放心的话,每一个阶段还可以增加一个审批环节,让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经过可靠的审批之后,再投入到下一个环节当中。

说到需求变更,瀑布也可以走需求变更,提变更申请,按照环节一步一步走,去规划这样的工作量,来完成需求变更不久可以了么?虽然比敏捷是要慢一些,但是我整个流程是可靠的!为什么就说瀑布是死板的,不符合时代的呢?

似乎瀑布的做法也没有错误,我们何不按照这样的步骤,来完成我们的工作呢?这样的过程听起来是如此的可靠。看,我有明确的阶段;看,我有明确的审批;看,我有明确的变更流程。

以瀑布模式进行开发的项目有这么多,已经证明了这是一个有效的实施方法,难道不是么?

焦点碰撞

而现在转变成敏捷模式之后,希望通过敏捷模式,两周一个迭代,每个迭代都能进行一定功能模块的交付,让用户更早的看到交付物,虽然只有部分,也可以让用户来提出自己的看法,产生变更的时候,开发人员也可以在下个迭代中进行修改,让用户进行再次的确认。

从这样看来,两者的碰撞就是在交付的及时性上与面对变更的成本上,所看到有极大的变化。瀑布在交付阶段比较靠后,交付的模块比较完整,在面对变更的时候,变更影响范围就比较大,变更的成本就极大。问题发现的阶段越靠后,解决问题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更高。这样,就体现出来了敏捷对瀑布在这样的情景下面的优势。

时间和成本,看起来就是敏捷和瀑布在选择时主要考虑的两个方面。

猜测本源

那么如果这两项作为基本因素的情况下,为什么敏捷比瀑布就有这样的优势呢?因为只在当前公司进行工作,所涉猎的范围也都是公司内部的传统IT项目,对于其他公司与互联网的项目,都是基于了解后的揣测。以下就是我的不负责任的猜想。

由于现阶段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公司占据了大量IT资源,并且影响力极大。对于互联网公司,绝大部分与用户的接口只有它的互联网应用。并且公司很多时候都靠着一个“点子”成立,依赖投资,占据流量,在较长的时间内无法盈利。

对于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我认为具备很多敏捷实施环境。

首先,互联网公司最初都是从思考到落地的一个过程。由于并不能确认是否可以获得用户的支持,并且最初也无法实现盈利,并且产品容易被模仿,所以公司采用快速推出软件,来验证思路,如果验证思路是正确的,再不断加码进行投资,来维持公司的持续扩张。所以互联网公司发展快、烧钱、钱烧完了做不好倒的快,也是对互联网公司的清晰的印象,因为这是由于这些公司的模式决定的。快速验证用户想法,倒金字塔加码投资,是这些公司主动选择敏捷模式的原因。

再一个,只有一个应用,作为与用户连接的唯一渠道。互联网应用的巨大特点,就是可以实时的获取用户的反馈信息,用户实时在线,用户的操作过程、使用习惯、问题都可以实时获取。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就可以获得用户访问量、使用情况等,都可以得到快速的验证。这样的条件下,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各项指标并不能达到公司的预期,那么“干掉”这个项目,对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的反馈速度也不是常规行业可以达到的。

所以,对于互联网公司,敏捷是一个很好的开发模式,它完全契合了公司的运营特点,使得敏捷在这种环境下,也极大的体现了它的价值。互联网现在对IT行业影响巨大,使得传统的IT公司,机构,也都希望像互联网企业那样,来提高交付效率,降低变更成本。

体系的进化还是两种方式

那么,是不是敏捷就是一种开发体系的进化?我认为并不是。

对于互联网产品,很多情况下都是对用户的偏好的一种探索,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叫“痛点”。由于并不清楚用户的实际情况和偏好,自身的理解总是有一定偏差,所以通过敏捷的方法进行频繁的验证与变更,是很好的解决时间和成本问题的方法。

但是,如果验证成本并不像互联网产品一样,只是一个部署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花费很多的资源去进行验证,那么,去频繁确认最终结果,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方法。谁会没事放个火箭来验证自己对火箭的猜想是正确的?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在传统IT行业中,验证成本较大的时候,并不一定适合频繁交付。

再一个,对于研究型或者较为庞大的项目中,敏捷开发中的重构,对于这些项目,由于架构复杂,庞大,并不能达到快速与小成本来完成重构。就像很多医药的研制,都需要经过一层一层的实验,不断地深入验证,最终才能推向市场。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明显在验证过程中,针对不断的阶段做决策是一个最良好的选择。

我从上面的思考当中,想到在如下的场景中,瀑布模式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模式:工程目标明确,方法论与结构复杂,验证成本高。在这种条件下,瀑布模型可以更好的去控制成本,并且通过一个一个模型的模拟,来逐步达到工程的目标。

由此表述来说,可以看到,在我的眼中,将敏捷与瀑布作为两种方式来看,是我做出的一种判断。

合二为一

作为项目的决策者和实施者,把这“瀑布”与“敏捷”看作实施项目过程中的方法、手段,在合适的时候挑选合适的方法,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单纯的选择“敏捷”,与单纯的选择“瀑布”一样,都是一种偏执的做法。

芒格的一句话让我有很深的印象,“如果你手里拿着锤子,在你眼里满世界都是钉子”。不能拿着一种模式套用在所有的场景之下。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哪一种模式可以解决我当前问题,我就选择哪一种模式,永远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

并且,一个项目当中,并不是选择一种方案到底。根据项目的特点,在某一个阶段选择一种合适的办法,在其他的阶段选择另外一种方法,这也能体现出来项目管理的灵活。再进一步,甚至一个阶段当中,可以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划分不同团队,使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来共同完成项目。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如何能够使用这些开发方法,较好的达成项目目标,才是真正体现能力的地方。

这样,学习scrum这样的敏捷实施体系,对于一个项目管理者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一门功课,就如同多学会了一种工具,在处理很多的情况下,可以更加的得心应手。

回到最初

很多的人贡献出来的思路,想到的方法,解决了诸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总是抱着一个想法,我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肯定很多人都遇到过,如果发现没有人讨论过这些问题,可能是我的问题过于简单,由于自己的失误造成的,亦或是自己的思路不对。只有极少的时候,能发现极特殊的问题。

去更多的学习他人的智慧成果,来解决自身的问题,去了解别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面,提出的这样的解决办法,可能会更加的游刃有余。

就像在之前面对项目的需求频繁变更时,通过老师的指点,学习了项目管理的思路方法,才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是有这么多的解决办法,需要自己转变思路去使用这些方法。同样,我认为敏捷也是这样,在项目的过程中,学习这些方法,理解它的使用范围,在遇到适当的问题时,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就能收获最好的效果。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16G0QMAS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