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工智能的故事(1)-神话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人类创造各种工具时最直接的灵感来源。这些工具让我们的双手更有力量;让我们的双脚跑的更快,甚至可以飞上天空;让我们的双眼看得更远;让我们发出的声音更大......在这些发明当中,最诱人的莫过于制造出具有“自主”能力的装置。

这种“自主性”有两种体现形式:一种是能够自主地活动;另一种是能够自主地思考,拥有被认为只有人类才有的思考能力。我们可以把这种能力称之为“智能”。在古代,神话、幻想和现实被有意无意地交织在一起,为区分于“神迹”,还要强调另外一个要点,这种自动装置的活动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应该是来自于人为的、有意的制造,而不是天生或者神赐。这就是所谓的“人工的智能”。

最早的传说可能发生在公元前800年,埃及人建造了一尊双手可以自由活动的阿蒙神塑像。不过,这座神像的动作其实是由藏在里面的人用杠杆去控制的,类似于日漫里的机甲战士。在古希腊文明兴起时代,这样的传说更比比皆是。斯坦福一位历史学家甚至表述了这样的观点:希腊神话就是古代的科幻小说。

塔罗斯。人形巨人,三倍于人身,青铜铸造。作为克里特岛的守护者,他每日沿海岸线巡逻三圈,行程达三千多公里。如发现入侵者,以“光”和“火”作为武器驱逐来犯之敌。不过,当时人们似乎还是无法想象出自由移动装置的动力来源,所以对塔罗斯的设计是体内有一条流淌着神族血液的血管,这一设计没能突破有机生命体的特征。这位金属巨人最终因失去血液而死,回到了他最初的模样,一堆冷冰冰的金属。

赫菲斯托斯。古希腊神话中的火与工匠之神。作为仙界的武器供应商,他制造了许多著名的武器------宙斯的闪电长矛,海神波塞冬的三叉戟、冥王哈迪斯的双股叉和小爱神爱洛斯的弓箭等等。有意思的是,这位能工巧匠并非身体健硕,反而体弱,还是跛脚。为此,他为自己制作了一架能自动行驶的轮椅来代步。更见其不凡功力的是,他用黄金打造了两个美貌女仆,她们不但能完成高难度的精细工作,甚至可以与主人进行语言交流,这是人类对机器人的最早想象之一。

对于这些自动装置的设想,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华夏文明自然也当仁不让地留下了无数令人心驰神往的传说。

偃师献技,出自《列子·汤问》。一位名叫偃师的巧匠,用皮革木头颜料等原材料制作了一个会唱歌跳舞的小人来献给周穆王。同为当时巧匠的鲁班和墨子听闻这个科研成果,自叹不如,转向家具等大众消费品,不再妄言高科技。古书记载:“终身不敢语艺,而时执规矩”,

无论华夏还是希腊,这类故事更多的是体现了人们的愿望,或者是作为寓言式的表达,与神话传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具备现实上的可实现性。但是,当时的人们凭借已经掌握的有限的物理知识,特别是力学原理,已经能够设计和制造一些可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的自动装置。比如,指南车。

指南车的名字很容易引起误解,其实指南车与指南针辨别方位的原理完全不同,指南针是利用地磁,而指南车则是靠纯粹的机械结构。尽管其出现的具体时间尚存在争议,但历史上多次有人声称完成了对它的复制和改进,现代工程研究也证明了这种可能性。诸如此类的发明在古代文献中有大量记录,比如华夏的“记里鼓车”和亚历山大的Automata。

这类发明的巅峰之作是古希腊的Antikythera装置。1901年,潜水员在Antikythera岛附近海域一艘沉船上发现了它,这些由数十个黄铜碎片和木头组成的文物也曾引起过历史学家的注意,但由于其过于复杂而放弃了对它的分析。直到1971年,历史学家会同核物理学家利用X射线和伽马射线成像技术对这些碎片进行了分析和复原,并公布了他们的发现。来自英国、希腊、美国等国的科学家进行了后续研究,初步认为:这套有着复杂齿轮系统的装置是一架制造于公元前100年左右的机械式天文计算机!它不但可以显示太阳和月亮等天体的位置,甚至能够预测何时会发生日食或月食。这套设备体现出的技术水平实在是过于超前,直到一千四百多年后的中世纪教堂大钟才能媲美其机械复杂性。他是如何被制造,又如何失传,目前仍然是一个谜。当然,也有人认为这又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考古骗局。

古希腊文明为人工智能乃至整个科学的发展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是逻辑学,特别是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是第一个形式演绎推理系统。十九世纪中后期,在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的基础之上,发展了符号化、数学化的现代形式逻辑,称为数理逻辑,或者符号逻辑,这是人工智能的直接的理论基础之一。

除古希腊以外,其它古代文明也发展了不同形式的逻辑学。比如,印度的因明学,时至今日仍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明的逻辑学萌芽出现在春秋时期,称为名辩学,代表人物有墨子、公孙龙、惠施等。尽管在这些人的著作和言论中已经体出现出形式逻辑的雏形,但这种抛开思想内容进行纯形式化演绎的逻辑形式并未进入中华文明的主流,甚至被抛弃。当时同为诸子百家之一的老子的辩证思维更具广泛的影响力,这也是两千多年以后辩证唯物主义传入中国时被当时的知识阶层迅速接受的主要思想基础。

在接下来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华的统治者更热衷于“儒法”思想下的“外圣内王”、“恩威并重”统治手段,对逻辑是恐惧的,更确切地对说,对掌握了逻辑的民众是恐惧的;而知识精英们则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道之间摇摆分裂整合,对逻辑是逃避的;民众则被教化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完全无视逻辑规则,甚至把打破规则看做是智慧的表现,即使今天,在大众媒体上依旧充斥着这一类言论。所以,中华文明发展了独特的引以为傲的美学形式、社会伦理结构以及众多巧夺天工的技艺,但无缘于科学的昌明,逻辑学的夭折和缺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人工智能学科在今天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甚至被规定为中小学的教学内容,那么,从逻辑学教育开始吧,至少应该把“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这所谓的四大论证方法从中学课本中清除。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23G0VIAI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