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璐)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今日联合发布《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平均6个骚扰电话中就有一个是诈骗。
报告显示,伴随着个人隐私的泄露,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紧随而来。是诈骗电话、诈骗短信、恶意网站成为威胁用户网络安全的三大罪恶源。
从腾讯手机管家提供的诈骗短信举报数量来看,2017年第一季度诈骗短信数量最多,随后几个季度有所下降,但由于数据基数高,第四季度诈骗短信数量仍维持在百万个以上。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在诈骗短信的种类中,非法贷款类的短信占56.1%,是最多的一种诈骗短信类型,这同近年来贷款消费越来越普遍的趋势相符。
从第三季度骚扰电话的标记类型中可以看出,诈骗电话占总数的16%,这一比例相较于前两季度略有攀升,几乎相当于每6个骚扰电话中就有一个是诈骗电话。电话诈骗的台词则花样百出。
《报告》显示,2017年下半年,有26.8%的骗子要求用户把钱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有16.5%是冒充领导;另有13.1%冒充公检法部门,以用户违法犯罪等理由让用户缴纳各种名目的费用;此外还有15%的骚扰电话涉及到索要验证码、11.1%会以网购订单有问题为借口、6.9%的电话提到包裹被扣押的虚假信息。
恶意网站方面,腾讯安全实验室在2017年共检测出恶意网址数量超过2837万次,其中2017年第四季度共检测出792万次恶意网址,相较于前三个季度有所上升。
在这些恶意网址中,色情网站最多占52.4%,博彩类网址占比达32.8%,接近恶意网址总数的三分之一。信息诈骗类型的网址为11.6%。此外,恶意文件、社工欺诈与虚假广告等类型的网站也分别占有一定的比例。
《报告》梳理了11种网络常见诈骗类型,并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份“网络诈骗预防安全手册”,为广大用户的网络安全支招。
如果能够做好下面这几个措施,用户的网络安全系数将大大提升——手机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如安全管家等,保护隐私,预防诈骗;重要社交账号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购物及下载App,要登录正规网址和软件;汇款前要确认好对方真实身份。
对于来路不明的Wi-Fi、链接、程序……即便再有吸引力,为了安全起见,用户最好说不;短信验证码、身份证信息,也万万不可贸然交给别人;不要为了好记将不同账户设置相同密码,否则一个被攻破全部都遭殃;也不要使用纯数字、生日等特别简单的密码,毕竟骗子都聪明着呢。
创业周刊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