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个人系统模型 同构模型

个人系统构建需要多个学科的底层模型做支撑,我会陆续把我的个人系统模型做个整理,分享出来。首先是第一个模型——同构,也是一个非常底层的思维模型。(底层意味着太重要了)

同构的定义是保存信息的转换。

适用情景是: 两个复杂系统可以相互映射,并且每一个结构的每一部分在另一个结构中都有一个相应的部分。“相应”指,在各自的结构中,相应的两个部分起着相类似的作用。

以前我把这种现象叫做“对应”。一个系统的组分不是独有的,在别的系统里同样会有起着类似作用的组分,它们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各自的系统里具有同样的意义。

人工智能和人,是个很好的例子。人的所有信息,包括面部识别、语义感知等等,研究人员希望能够把这些信息转换到人工智能里去,让它更“智能”,也就是更“类人”,两者的每一部分都能在对方的结构中有所体现。

说通俗点,就是同一个东西或者很类似的,不同的地方说法不一样,但东西就是这么个东西。比如普通话说「膝盖」,东北说「波棱盖儿」,膝盖就是这么个膝盖。

同构模型对我们而言有什么意义呢?

万物是可以相互映射的。只要我们能理解某个领域的一个模型,换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也能迅速理解其同构模型。这意味着,学习一门全新的学科,不代表一切都是新的,一定有你本来就知道的东西,只是换了张皮你暂时还没察觉。

抱着同构的心态去重新看待这门学科,这个领域,你会发现「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往往重合」。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107G1AD6P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