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我的2017年私人书单

每一年定下的“闲书”阅读数量都无法完成。年底检视,照例也是灰心丧气,不知道这一年时间都虚耗到哪里去了。只能自我安慰,完不成数量:起码能够从每一本书里,得到一些新的东西吧。

01

虚构的日常

“他们往往看上去好像非常健康,生活富裕,一点心事也没有,然而却被恐惧折磨着。我有时觉得,这是人性中最扰人的一种心理倾向:甚至这不是根植于某种动物本能,是人类从那个第一次感到生命颤栗的原始物质继承下来的。”

《刀锋》

作者:[英] 毛姆

译者:周熙良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赴宴之前》

作者:[英]威廉·萨姆塞特·毛姆 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毛姆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聪明又毒舌,下笔热闹,笔尖却能折射出冷光。而他的所有作品,在我看来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主题:得救。

灵魂何以得救,或者说灵魂何以得到解脱,也许是人类永远需要面对的问题。毛姆笔下的所有人,在饮食男女气定神闲之下,都有一颗惶惶不可终日的“寻求救赎”的心。每一家的衣橱,都藏着一具密不可宣的骷髅。但最后,书里的匹夫匹妇都没有找到得救之道。也许终其一生,他们(以及我们)也无法找到。

《小径分岔的花园》

作者:【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译者:王永年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科幻小说需要构建一个世界之后才能提出的问题,博尔赫斯寥寥几笔,也做得到。博尔赫斯对时间和宇宙、命运偶然性和自由意志的观点,通过一个个梦境般的故事,淋漓在书中展现。如今人们常常引用“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看起来是个书呆子的白日梦,但读过这本书,你会明白什么才是博尔赫斯所说的“图书馆的模样”。

《细雪》

作者:(日)谷崎润一郎

译者:竺家荣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密密麻麻的日常背后,是几乎没被提及却无处不在的二战阴魂,是一个旧式家族的步步衰败,是现代社会对一个古典日本的步步瓦解。所谓末世感,大概并不是庞贝末日般的轰然倒塌,而是你向往常一样慢慢走了一段,知道身后已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却不忍回头看。

《战争与和平》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草婴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有托氏一贯的历史宿命感,有对贵族圈子的讽刺和痛心,也在问一个更有趣的问题:人的一生到底要怎么过。最后的最后,托氏对于历史、社会和个人命运,依然给出了一个“不知道”的答案。谁知道呢,也许要自己走过的刀山火海,终究只能自己走过,最后的结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湖畔》

作者:(日)东野圭吾

译者:沈杨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这本书是兴许是东野圭吾所作结构最古典的一本。线索复杂不及《白夜行》,人物刻画不及《嫌疑人》,最大卖点“对社会的控诉”,似乎也不及《彷徨之刃》,贵在结构精巧,一气呵成,只是无论如何无法代表东野圭吾的最佳水平。

《忒修斯之船》

作者:[美]J.J.艾布拉姆斯 道格·道斯特

译者:颜湘如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装帧设计很炫酷的一本书,没读完,而且当成二手书卖掉了。它的确开创了一种没见过的阅读方式,但很可惜形式大于内容。

02

未来与科幻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人工智能革命:超级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

作者:Calum Chace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共生下财富、工作与思维的大未来》

作者:[美]杰瑞·卡普兰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都是人工智能的入门书籍。简明易懂地讲了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和可能的未来。相似的是,两位作者都对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伦理的影响非常关注:卡普兰非常担忧人工智能导致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固化问题,Chace则更悲观地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最终导致所有人类都被抛弃。这是两本人工智能版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未来简史》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这两本书最震撼的地方,是提供了新颖的历史观:人类如何变成如今的样子,我们认为属于“自然规律”的东西有哪些其实是后天“塑造”的,科学、宗教和社会规则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如何彼此推动制衡,又如何影响人类这个群体看待和对待世界的方式。而其中最闪光之处,莫过于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温情与乐观。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作者:[美]菲利普·迪克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少数派报告》

作者:[美]菲利普·迪克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菲利普·迪克非常专注于描述“技术”和“人类灵魂”之间的矛盾和相生关系。“灵魂”是什么?它存在于哪里?什么情况下我们认为一个存在“有灵魂”?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伦理和感情会产生什么冲击?人类和超级智能的界限何在?也许我们永远找不到答案,也许答案就在不久后的将来。

《你一生的故事》

作者:[美]特德·姜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科幻小说作为一种“小说”,最可贵或者说最具文学性的地方,并不是对未来的想象,而是创造了一个陌生的场景,并在那里完成一种思想实验。比如说,语言如何影响思维,思维又如何影响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又比如说,我们如何理解生活的目的和手段;再比如,自由意志是什么?它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还是为了某个目标而存在的工具?如果是后者,它还真正“自由”吗?

03

传记

“在我们心里或许有一把旺火,可谁也没有拿它来让自己暖和一下。从旁边经过的人只看见烟筒里冒出的一缕青烟,不去理会。

《梵高传》

作者:史蒂文·奈菲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比过于滥情的《渴望生活》要好太多,把梵高的一生放到当时的欧洲社会背景中详加考察和描写,谨慎克制,细节忠于史料,注释详细。不刻意抒情却屡屡侧写出事件和人物自身的动人之处。哀怨自己一生平庸的人啊,平庸才是上天送给你最好的礼物。

《女皇武则天》

作者:易中天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短小的人物小传,算是严谨而合理,但始终让人觉得少了一点“什么”——这点“什么”,也许可以粗暴描述为某种“敏感”和“同情心”,陈寅恪的文章里有,黄仁宇书里有,连林语堂的书里都有。这也许就是“史学家”和“历史学教授”之间的区别吧。

04

看电影

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能显现我们未知的部分

《与光同尘:漫谈11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

作者:赛人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赛人是“资深影评人”,写百年中国电影人和影片,多少电影八卦信手拈来,又由于写的都是作者喜欢的电影和电影人,因此分外情深款款,让人感叹中国有那么多热爱电影的人,缺遗憾地没办法产生大量优秀的电影作品。

《独立日2: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

作者:木卫二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与《和光同尘》的区别,大概就是资深影评人与电影爱好者的区别。电影评论写得不差,但整本书水分太多,看起来是费了很大劲,才勉强凑够了这几百页。

05

散文

任凭时间流逝却能留存心间,永不消亡的东西,才更为重要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作者:村上春树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也许是大器“晚成”的缘故,也许曾经当过生意人的缘故,村上春树是我见过最强调自律的作家,把自己的小说家之路写得谦逊温柔,踏实稳妥,有玉石的润泽感。这是不多的可以自如支配才华,又能不让才华肆意支配自己的好作家。

《唐朝穿越指南》

作者:森林鹿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唐朝定居指南》

作者:森林鹿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因为去了西安的缘故,才读了这两本书,很惊喜。这种由爱好转而研究分享的作者最可爱,更知道怎样把考据文章写得更吸引人。两本书细细说明了唐朝日常生活和风物民俗,非常值得一读。当然就我本人而言,古代风物通俗读物还是更推荐孟晖扬之水

《文学理论入门》

作者:乔纳森·卡勒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牛津这一系列通识读本会把艰涩的理论尽量简单通俗地写出来,适合想浅尝辄止地了解这个世界的人。但这本书依然有难度——最难的地方,是过于简明了,有些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地方却点到即止,像一门学科的引言,过后需要更多的延伸阅读。

《Google工作整理术》

作者:道格拉斯·梅里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核心观点是如何整理信息和结构化你的工作时间,但这类书大概跟金城武的凤梨罐头一样有期限,过了一段时间,里头的方法因为渐渐变得广为人知,书本身的价值便会下降。

《好好说话》

作者:马薇薇 黄执中 周玄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大概只有第一章有一点价值,把不同情境下“说话的目的”讲得很清楚。之后的“话术”,可以说非常不实用

我的2017年私人书单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30G0PHX0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