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开物与顿悟” —“构筑图式:科技-艺术的产业创新与应用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面向未来影像的艺术与科技融合支撑的平台,由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牵头,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的“开物与顿悟分论坛二 —— “构筑图式:科技-艺术的产业创新与应用”,2019年4月30日上午在北京电影学院隆重举行。

4月30日上午,“开物与顿悟—科技的手段,精神的感知”大型艺术与科学论坛之分论坛二 “构筑图式:科技-艺术的产业创新与应用”如期而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师吴宝俊老师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

主持人吴宝俊老师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导山世光介绍的演讲主题是科幻与现实,与大家解读和讨论科幻电影中的AI技术。我们已经习惯了科幻电影中的技术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过去几十年来在经典AI电影中所展现的AI技术是否已经走进现实?如果还没有,是否有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走进现实?山世光老师特别提到,得益于深度学习的进步,近年来AI在诸多任务上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

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叶风老师在题为《关于未来的艺术》的报告中,提到艺术的形态和意义因创作者、创作工具和受众诉求等时代环境变化而变。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以及巨型城市化空间、超高密度社群的现代世界逐步成型之时,未来的艺术快速地蔓延在世俗当中。毫无疑问,未来的艺术场景,叙述主题,体验方式,受众本质诉求,无论从社会学、艺术学、技术手段和经济模式上对给基于农耕社会的艺术形态都将是颠覆性。可以想象,未来艺术对其历史而言不是迭代,更多的可能是覆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叶盛教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科学、科普、科幻这三位姓“科”三兄弟的爱恨情仇,妙趣横生。

科幻评论家李兆欣则认为视觉媒介是科幻发展的理想载体,但当今各个成型的科幻视觉产业的核心创作者都是诞生于浓厚的文字阅读环境,想要爆发,必须全面提升对文本的了解,提升从业者科幻阅读、创作的能力。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易祖强老师透过当下“驱动论”与“批评论”之间的历史观论争,发现背后凸显的辩证式逻辑恰恰提供了其继承艺术“前卫传统”之后的时代性轮廓。这对重新梳理设计的价值维度、审视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均提供了不同视角。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崔涛老师以收益管理为引,介绍基于大数据开展建模与分析研究的关键技术,将数据分析与建模应用于热点IP改编预测分析的初步结果,展示大数据建模及其在影视行业应用的结果。

最后诸位专家学者与同学们进行愉快交流,对于电影拍摄技术和电影工业提出自己的看法。

嘉宾讨论

论坛下来,大家收获满满。构筑图式,以科技与艺术为轴,贯穿多个学科领域,各类观点彼此碰撞,不同视角相互激发,破界后的融合生长实则呼应未来大知识体系全面对接及前端引领产业创新的潮流面向,以电影工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的巨大增值空间需要我们突破本学科的桎梏。

嘉宾合影

撰稿:袁点点

编辑:EV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微博丨睡前带你看未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501A0E36N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