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讯(实习生 孙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晨赫)5月8日,“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新发展青年论坛”在京举行,共同研讨新时代银行业强化科技赋能,加快转型升级,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新发展这一重要课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指出,当前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窗口期,既要避免重蹈互联网金融的覆辙,又要抓住重大历史发展的机遇。
“如何真正促进新生产、新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是未来金融科技安身立命的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提出,金融科技创新不能仅仅服务于金融本身,而是要通过资本的力量带动底层前沿技术进步,拓展多层次应用场景,通过技术的外溢性,服务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切实地解决原有金融服务中的短板问题。
杨涛同时指出,不管什么样的创新,首要是解决原有金融业态、金融服务的效率问题。此外,金融创新、金融科技创新、互联网金融创新也不能离开了安全底线,否则就毫无意义可言。
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与新技术融合的方式,其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更强在讲话中表示,对于如何监管金融科技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周更强强调,金融科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背后是庞大复杂、相互关联的信息系统,客观上比传统银行风险更大,也更为复杂。而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金融服务高度依赖线上渠道,相比过去更具隐蔽性。金融产品的风险跨界交叉传染性也更广,而且容易产生乘数效应,引发系统性风险。
周更强同时指出,金融科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还有待完善。目前在监管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层面的研究制定已经很多。但总体而言,标准不够细,不够全,还需要建立金融科技基本的规则和标准体系。
此外要同步提升监管科技。金融科技模糊了业务边界,对于虚拟化技术的监管需求明显增加。金融科技的运用还带来了来源多样、格式多元的海量数据,传统的监管手段根本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消除信息壁垒,有效提升监管的穿透性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