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50岁之前能开上全自动驾驶的车吗?

科技颠覆生活:当自动驾驶碰上5G。

当代汽车发展历程中,自动驾驶是逃避不开的话题,如今随着5G市场逐步打开,各大车企都执着全自动驾驶的推广。汽车行业的终极产品就是全自动驾驶汽车吗?

-大数据解读消费者与自动驾驶

在7月初,德勤发布了2019年全球汽车消费者调查报告,调查总结了消费者对于汽车产业新技术领域的观点。而其中就亚澳主要国家地区对于自动驾驶安全性以及对于未来自动驾驶表现出何种态度进行了调查。

从图表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在17-19年来,人们对于自动驾驶的接受之快。而感叹之余,我们也看到,在2019年中,日本有50%的受访消费者认为自动驾驶汽车不安全,而这其中有50%的受访消费者是因为媒体对自动驾驶事故的大肆报道才变得“谨慎”的。

由于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担心,日本超过91%的受访消费者认为政府应该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和使用有所监管。

而反观中国,一直以来中国对于新技术保持着很高的好奇和包容,仅1/4的消费者认为自动驾驶并不安全。然而与日本相同的是,超过97%的消费者认为政府应该对自动驾驶保持充分负责的态度,其中71%的人希望对自动驾驶进行“严格监管”。

同时德勤还公布了一张名为“相信传统汽车制造商能将全自动驾驶技术市场化的消费者比例”的图标,以表达消费者对于全自动驾驶的态度。

尽管日本在上图中持续保持谨慎状态,但是他们同样也对于自动驾驶市场十分看好,有近七成的消费者认为传统汽车制造商会将全自动驾驶市场化。

反观中国,支持率仅22%,之所以数据低下的原因在于传统车企对于自动驾驶发展宣传较少以及“弯道超车”下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对于“自动驾驶”的呼声过高,使中国消费者产生一听“自动驾驶”就跟电动车企挂钩的错觉。

-短期艰难,未来可期

说到造车新势力的标杆,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品牌:特斯拉,马斯克超乎寻常的脑洞一次一次刷新车迷对于未来汽车的认知,同时对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的预测有不小的参考意义。

此前,马斯克针对自己公司网络(Tesla Network)发表言论,并大胆表示,该网络可使特斯拉的车辆拥有自动驾驶能力,并且这些车辆将会投入到公共交通领域,变成全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届时的特斯拉汽车不仅将成为公司全新的盈利来源,也将成为车主的赚钱利器。

在不久前举行的自动驾驶投资人日(Autonomy Investor Day)上,该公司对外展示了一张幻灯片。

幻灯片显示,一辆普通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能够在其使用寿命中产生价值33万美元的利润。而且与此对应的是,不久前特斯拉提高了其尚未发布的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售价。

此次创始人马斯克提出了“全自动驾驶出租计划”,其主要内容如下:

1. 特斯拉车型将逐步加价直至停止销售。

2. 车主手中的任何一台私人特斯拉都如同房产一般,成为“增资利器”。

然而实现这些导向结果,必先拥有几个先行的假定条件:

1. 特斯拉要有能力做出一辆无需人类司机参与,实现自动驾驶的汽车。

2. 该自动驾驶车辆的操作成本必须要低于使用人类司机的成本。

3. 这些自动驾驶出租车要拥有足够的赚钱能力(包括金钱和时间成本),且其创造的潜在利润要远远超过4-5万美元的汽车购入成本以及日后的运营成本。

因此在今后的有限时间内,特斯拉车型将以售卖形式出售给私人,但一旦全自动驾驶出租车出现,斯拉将停止将旗下车型继续出售给个人,并将出租形式交付租户的车型回收,投入到全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中。

而车主手中的特斯拉也可投入到全自动驾驶出租的计划市场中,成为在家就能坐等收钱的“赚钱宝”。

造车新势力有如此大胆的猜测,传统汽车企业更是如此。如果说现在的特斯拉在不断推进电动前沿,中国车企在试图“弯道超车” 的话,那日本的丰田就是正在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新的城市。

丰田今年在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基础上打造了一项名为“Connected City智联之城”的项目,该项目提出了一套超越性全方位生活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全新智能综合设计。结合现在5G物联设备,利用最环保的氢能源,通过未来移动工具、住宅设施、伙伴机器人等相互密切关联,让每个人都可以足不出户过全自动化“智联生活”。

丰田公司开发的核心技术叫e-Palette(智能网联汽车),它的主要作用是自动驾驶功能的全新移动工具(现在日本的自动驾驶技术排在世界首位,并在2020年奥运会部署5000辆全自动驾驶出租车)。通过不同车型配备相应服务系统,自动上门服务。

e-Palette的功能把咖啡店、理发店、乃至于医院等固定场所移动化,通过您在家中网络订购,e-Palette可以自动到您家门口进行服务。

展望了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对于自动驾驶的展望和憧憬,我们也不得不在另一个角度区位分析和考虑这个问题:普及全自动驾驶的复杂性和难度。

欧洲的著名变速箱供应商采埃孚公司安全域控制单元产品组合总监Farid Khairallah近日对外表示:L5级全自动驾驶的研发成本和复杂程度远远高于早前的业内预期,推广全自动驾驶完全不现实。

众所周知,现有量产车上大多普及的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因此在车企的角度,L2级别的道路辅助驾驶是相对容易实现的。

然而到L5级别,车辆是不需要驾驶者去干预车辆的运行。若要使这一功能一直处于安全的状态,车辆的数据运算处理能力需要达到传统车辆的100万倍,以便识别各种交通环境并作出正确应对。车辆势必需要更为强大的运算能力,这也会无形中增加车辆的成本。

而从技术层面,通常是给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因为众多的电子设备需要大量的冷却系统,而这些单独的冷却系统功能单一,增加成本不说,还事倍功半。

另外一个促使成本显著增加的因素:L5级自动驾驶车辆至少配置11个摄像头、8个雷达及5个激光雷达,致使系统验证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工作量会大大增加,变相增加了车辆的额外成本。

从以上的观点不管从全自动驾驶对于汽车产业互融的层面,还是从社会便捷性方面,甚至从对于成本和研发难度层面的质疑等方面,来自汽车行业对于全自动驾驶的不同声音。

但无论如何,这种头脑风暴式的创新思维以及不断质疑不断完善的稳定发展,对于全自动驾驶的快速进步是有益的,正如这一小标题所说:短期艰难但未来可期。

-表面不语,变相鼓励

最后一个维度,从国家层面,我们都知道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公开批准统一全自动驾驶汽车量产上路行驶并进行销售的。甚至因为法律规定,最近市场低谷期逆增长的雷克萨斯ES车型在进入国内后,也与电子后视镜无缘。

种种迹象表明,没有一个国家已经拥有普及全自动驾驶汽车的条件,也没有一个国家会因为刚刚开始运营的5G市场就草草拿百姓生命冒险。

因此,国家不可能强制企业去快速达到全自动驾驶的阶段,且这也不是短时间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断强化交通周边建设以保证交通向这一方向发展,才是根本目的。

目前,国内国外已设立了自动驾驶的实验工业区,方便自动驾驶汽车在无限接近真实的路况条件下进行实验,同时也保证了这些不稳定因素远离人群,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其实无论是从百姓层面、厂商层面还是国家层面,大家对于全自动驾驶还是抱以期待的,只不过目前的技术约束,周边道路设施亟待健全以及全自动驾驶做带来的伦理以及不确定的安全问题,同时居高不下的设计和生产成本,都让我们不禁会想汽车是否在未来又会成为富人的工具,这些都会让我们在期待之余心存芥蒂。

因此我觉得大家的心态是好的,而作为一名自媒体成员,看到数据,我也能有所知晓我们的一言一行对于舆论和观点导向的重要性,因此客观、相对权衡的论述才可能让舆论导向向积极和预期的方向发展。

大家对于未来全自动驾驶又怎样的展望,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与我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福利问答

如果有一天,全自动驾驶的车造出来了,你们敢坐么?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说出你们的观点,我们会给点赞数最高的小伙伴赠送8.8元的现金红包!)

如果你也觉得文章很精彩

点击「在看」集合啦!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7A03S11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