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可互动展项“激活”中国文博科教场所

在第八届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的静态展区,可互动展项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新华社记者于也童摄

新华社沈阳8月18日电(于也童、张津瑜)“驾驶”飞机缓缓在跑道上前进,一点点加速、起飞,在天空中翱翔……在此间举行的第八届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上,一款仿真飞行体验设备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体验。

“这虽然只是一台模拟设备,但是我通过体验操作,好像真的翱翔天空,也让我对课本上所学的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这一物理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沈阳初中学生方坤说。

这款设备是由辽宁际邦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生产的单舵飞行模拟训练器。据公司技术经理燕宇介绍,该飞行模拟训练器一比一还原美国罗宾逊R22直升机驾驶舱,配备了标准的仪表盘和驾驶杆等操作设施,驾驶操作感与真实飞机非常接近。三块液晶显示屏则为体验者展示了逼真的飞行画面。

飞行模拟训练器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于体验和娱乐。燕宇说,其公司出品的飞行模拟训练器已投放至多个城市的科技馆、少年宫。飞行模拟训练器不仅助力了飞行知识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科普力度,也提高了科教场所与受众的互动性。

参观者正在体验飞行模拟训练器。新华社记者于也童摄

近年来,中国的文博、科教场所推动信息技术与展示内容相融合,增加了大量可互动展项,不仅丰富了平面化展示,还通过广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等“黑科技”,探索出沉浸式、体验式参观新模式。

在山西青铜博物馆,这里有专门的教育互动空间和数字青铜展区,借助数字化多媒体技术,观众可以用手“摸”到3D呈现的青铜器,360度欣赏文物的细节,并能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

在“黑科技”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在假期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历史遗迹等体验感强的旅游目的地,以期“寓教于游”。

在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看来,各种“黑科技”打破了游客与场馆之间的时空界限,文博、科教场所的可互动展项不仅可以让青少年从实践中理解知识、获得乐趣,还能够增进参观者对于展示内容的理解,增强科普活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8A0BVW6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