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基因检测从并购驱动进入数据驱动时代

导语:高端测序仪器和底层大数据积累,好比硬件和软件,硬件短期能够实现暴利,但软件未来才能定义一切。

体外诊断作为全球医疗器械领域最大的细分市场,多年来稳居头把交椅。目前80%临床诊断信息都来自于体外诊断,相比之下其费用占医疗费用的比例不到20%。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体外诊断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各个细分市场显现出不同的竞争格局。目前,在中国,体外诊断领域有一个最大的投资机会,那就是体外诊断设备和试剂耗材的国产替代化机遇,前面十几二十年,基本都是罗氏、西门子、希森美康等国外品牌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随着近几年,国内产商的技术发展,以及国家对于国内产业的发展支持,诞生了一大批,类似于迈瑞、安图等大型体外诊断设备生产商,基因检测领域同样有着这个机会,前几年,基因检测产业发展迅速,但基本都被illumina所垄断,随着华大基因、贝瑞基因、世和基因、艾德生物等一大批国产设备和试剂产商的崛起,国产替代化正在逐步形成,并且越来越快的成为市场主力。

基因测序公司期中成绩出来了,我们对于“王者选手”Illumina(NASDAQ:ILMN)和“青铜选手”华大基因(SZ:300676)又有了新的认知逻辑。本质上,基因测序是一门“突变”的生意,过几年一个大跳跃;不像半导体行业摩尔效应18个月来一次效率翻倍。比如Illumina,在二代测序技术的风口上(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从30亿美元降到1万美元,后来又降到1000美元),通过收购solexa获得远超同行的技术和全球销售网络,完成微阵列芯片销售到基因测序仪龙头的战略大转移。不过,到今天illumina并购带来的突变红利,似乎已经吃完了,中报4%的收入增速尤显低迷。其增长乏力几年前已现颓势,只是当时市场还沉浸在它的成功之中,相信其通过进入中游检测市场,能讲出“基因测序界的苹果”的生态故事。

而另一边,华大基因在对手擅长的测序仪领域已有所建树,其自主测序测序平台数据产出量占85%,2018年宣布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到600美元,推动国产替代,还开始向海外输出自己的产能,也因此遭到illumina专利诉讼的遏制。重要的是,业务驱动的差异值得我们关注:Illumina就是并购,而华大基因更关注大数据的积累,其布局已经全面领先——策略性的民生合作项目拓宽市场(这个只影响单个检测的售价,不影响收入,因为扩展到了市场行为完全不可能能的覆盖区域,真正实现了“普惠精准医疗”;且在普惠的价格下,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华大自主平台的成本和大样本的规模优势依稀可见),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底蕴、深圳国家基因库的积累、以及在植物和农业等多元化基因数据方面的布局。

有基因数据代表的基础科学研究布局,才可能掌握基因检测的未来、甚至实现生物医药领域的弯道超车的可能(医药行业不重视基础研究,所以抄袭海外化药、生物药、免疫疗法之外毫无建树),毕竟:位于23对染色体内的2.2万个基因,决定了人类从性别到疾病、从记忆到永生的一切。高端测序仪器和底层大数据积累,好比硬件和软件,硬件短期能够实现暴利,但软件未来才能定义一切。并购驱动的illumina和以大数据驱动的华大基因,今年二季度在美国、瑞士、土耳其的专利互诉不是偶然,碰撞才刚刚开始。

01 青铜的“王者之心”

基因测序仪领域,从当前静态实力能力对比,可以看出谁是王者谁是青铜。二代基因测序领域,Illumina有着近乎垄断的地位,全球七成以上的测序结果都由其测序仪得出,像贝瑞基因、艾德生物就是以其测序仪为底层。而华大基因呢,在测序仪领域虽然稚嫩,但却已具气象:

实现了自主可控,华大基因85%的测序数据产出由自主平台输出;

推动国产替代也做的可以,截止2018年有371家经审批开展产前诊断的机构,其中100家用上华大基因BGISEQ-500桌面测序仪;

海外输出产能,这一点还未有特别大的进展,但对手已经发来了“肯定”其价值的诉讼函。

静态的看,在测序仪领域illumina是王者,华大基因是青铜,两者似乎毫无可比性,但动态的看却并不是如此。illumina的并购魔法,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魔力。诚然,并购会在前期带来迅猛增长,但这种模式的局限也很显著,其边际效应递减(蛇吞象、象吞象、象吞蛇对业绩的拉动会逐渐减小),买到测序仪和试剂盒之后,illumina的并购再无大的作为。从财务表现的结果来看,illumina并购驱动模式已经走到了极限:2019年中报收入仅增长4%,历年中报的收入复合增长率逐步走低;往中游走的测序服务也没做成,其2019年Q2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5%至1.34亿美元,既卖仪器又抢仪器客户的生意不是那么容易的。

推广开去,抢合作方利益的事总不那么靠谱,就像比亚迪(002594)撇开供应商自己捣鼓汽车零部件,结果得不偿失。

有人说了,华大基因上半年的收入增速也就13.2%,好不到哪里去。如果结合经营模式来看,会发现里面另有玄机:华大基因有五大块业务,其中生育健康业务是旗舰,往年都是拉动收入增长的主力,但近几年收入增速却放缓,从2015年-2016年60%左右,到2017年-2019年20%左右,究其原因——策略性的“民生项目”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所谓民生项目,就是华大基因与地方合作的无创产检、疾病筛查等业务。地方得到低价疾病筛查缓解支出压力,华大基因得到当地市场。这种业务模式导致华大基因ARPU(单个客户平均收入)下降,但利润并不会显著减少,因为原来为打下市场的营销费用节省了。华大基因上市后,民生项目合作城市从18线城市上升到二三线城市,导致了客户人数高速增长和收入增速的放缓。

对于华大基因来说,做民生项目不影响利润,还能快速排他性的拿下一个个城市,未来甚至可能是一个个省份的市场,这笔生意不亏——但这还只是明面上的东西。再多想一层,华大基因其实是按互联网巨头思维在做事:构筑独特场景—形成数据黑洞—数据压强赋能各条业务线,华大基因正快速的构筑它的基因数据护城河(截至报告期,生育产品临床检测累计服务900万人次)。

最近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100强榜单》华大基因名列第六(前面是BATHK),在智慧医疗领域位列第一。数据大了自然智能,比如193万份孕期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发现孕期肿瘤的例子。数据驱动是与并购驱动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华大基因虽然暂时在测序仪领域是青铜玩家,但在数据领域却堪称王者,民生项目只是其数据战略的冰山一角。

02 “突变”的底层逻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信息时代最锋利的武器莫过于数据;数据中最本质、最准确的莫过于基因,了解了一个人的基因,远比根据他在互联网上留下的cookie进行画像来得有效。对本质的了解更深入,才有基因这门生意的跳跃式发展。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有摩尔定律,18个月成本翻一倍;在基因领域“突变”来得更凶猛:2003年全基因组测序成本是30亿美元;2006年第二代测序技术后降到1万美元;2014年illumina把这个成本降到1000美元;2018年华大基因宣布其全基因组测序成为已降至600美元。Illumina的突变靠的是收购solexa,华大基因的突变靠的是大数据的积累。除了民生项目这个实时更新的基因信息池,华大基因在数据方面的优势还有很多:(1)中科院系出身,国际化项目积累:1999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1%)、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10%)、千人基因组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工作。(2)多元化的基因技术储备:水稻基因组计划、家蚕基因组计划、家鸡基因组计划、炎黄一号等,所以后来破译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显得信手拈来。(3)政府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持“我们上面说的民生项目,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政府支持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华大基因。

没有这个数据的积累,没有对基础的研究,就像国内的医药公司一样,永远停留在抄作业阶段,做专利过期的化药、做生物仿制药、做靶点已经被验证的免疫疗法……

但这些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果是抄了PD1的作业,以为能独立的开发免疫疗法,结果其他IO(免疫肿瘤学)靶点全灭。有了数据才有我们上面所说的突变式的发展,而且它的意义不仅是第二代高通量测序仪这种“粗浅”的测序量层面的变化,更是深入到破译基因密码,获得真正精准医疗的终极梦想,那时才是真正的“

one day”。很多人不理解终极梦想这个概念,再说的直白一点:之前说了人身上2.2万个基因位于23对染色体内,每一个染色体都有主要的功能,比如15号染色体决定了你的性别。

附:华大基因、贝瑞基因2019年上半年财报分析

《华大基因、贝瑞基因发布2019年上半年财报:强化技术和产品线,布局基因检测全产业链》

来源:测序中国 作者:iseqer

近日,国内两大基因测序龙头企业华大基因和贝瑞基因相继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财报。财报中,两家公司分别对公司及行业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两家企业将继续进行技术、产品的创新研发和升级,布局基因检测全产业链,重点聚焦基因测序在肿瘤和遗传病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与市场发展。

一、华大基因

8月27日,国内基因测序上市公司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基因”,300676)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华大基因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2.91亿元,同比增长13.20%;研发投入总金额约1.52亿元,同比增长51.63%,占营业收入的11.78%。截至8月28日收盘,华大基因股价为62.23元/股,总市值248.98亿元。

来源: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半年度报告

从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华大基因2019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98亿元,同比下降4.70%。自上市以来,华大基因的净利润首次出现下降。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华大基因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7%、28%和8.73%。

来源: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半年度报告

华大基因2019年上半年营业成本约5.45亿元,同比增长5.02%;销售费用约2.67亿元,同比增长32.86%。此外,华大基因在研发中的投入也逐年上升。2015年~2018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1.02亿元、1.77亿元、1.74亿元、2.61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7.88%、10.33%、8.32%和10.29%。2019年,华大基因仅上半年投入就达到1.52亿元,同比增长51.63%。

目前,华大基因主要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组学大数据技术手段,为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社会卫生组织等提供研究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业务内容包括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服务、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华大基因还自主生产部分用于临床应用服务的测序仪和配套试剂,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华大基因五大业务2019半年度营收收入如下表:

来源: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半年度报告

从营收情况可以看出,五大业务板块营业收入都实现稳健增长,其中感染防控服务收入约3465万,同比增长90.87%。生育健康和多组学业务表现亮眼,营业收入分别约为5.74亿元和3.28亿元,同比增长13.89%和4.50%,两项营业收入约占华大基因总收入的70%。

华大基因本次未单独披露华大智造的经营情况,但在财报中新增加了“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的报告,该部分此报告中主要包含仪器试剂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的收入,约占总营业收入的17%。

截至2019年6月30日,华大基因已完成超过510万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检出率和特异性均大于99%;公司在肿瘤基因检测业务与国内超过200家三甲医院保持了长期的业务合作,成功测试运行了多家肿瘤高通量测序实验室,累计为超过7万名受检者提供肿瘤相关基因检测服务,检测结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了科学依据;PMseq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累计完成约5.6万例样本检测,样本类型主要集中在血浆、脑脊液、呼吸道样本三大类,有助于在临床方面实现感染病原的快速精准诊断。

到目前为止,生育健康类服务仍是大多数基因检测公司的主要营收业务。随着基因检测费用的逐步降低,行业内各大公司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通过不断拓展市场来应对单价下滑的压力。

对于未来规划,华大基因方面表示,随着中美双边加征关税的实施,公司的自主平台有望迎来国产替代的新契机,长期看有利于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华大基因将积极强化技术和产品线布局,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并推进主营产品的升级迭代,同时加强与医疗机构、医生之间的培训与交流,促进基因测序技术在个性化医疗、肿瘤和遗传病、微生物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利用大数据和自主平台优势,降低测序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服务质量,积极开拓销售市场,以应对市场竞争加剧所带来的影响。

二、贝瑞基因

8月28日,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贝瑞基因”,000710.SZ)发布2019年半年度财报。报告显示,2019上半年贝瑞基因营收7.53亿元,同比增长16.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1亿元,同期增长71.95%。

来源: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半年度报告

财报显示,贝瑞基因上半年营业成本约2.93亿元,同比增加4.74%,销售费用为1.40亿元,同比增加27.90%,研发投入为0.53亿元,同比增长71.94%。对于研发投入的大幅增长,贝瑞基因表示,是因为上半年公司基因检测项目研发持续投入以及相关试剂耗材和人工费用投入增加所致。

目前,贝瑞基因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将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转化为临床检测项目,不断扩展业务线,逐步形成了包括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检测服务、全基因组数据库、基因治疗、健康咨询在内的基因检测全产业链。

来源: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半年度报告

2019年上半年,贝瑞基因基础科研服务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219.37%,毛利率59.35%,同比增长45.18%。检测服务营业收入为3.40亿元,同比降低7.65%,毛利率65.78%,同比增长7.20%。此外,贝瑞基因境内营业收入6.57亿元,同比增长9.80%,境外业务营业收入0.72亿元,同比增长68.11%。

报告期内,贝瑞基因为推进公司基因全产业链战略布局进程做出了几项重要努力。2019年4月22日,贝瑞基因公司投资的消费级数字化健康及遗传测试基因检测服务公司“圆基因”举办品牌首场产品发布会,贝瑞基因尝试进入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贝瑞基因全资孙公司雅士能的控股子公司善觅控股通过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进行融资;NextSeq CN500基因测序仪的适用范围变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对于未来规划,贝瑞基因方面表示,公司将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将以临床医学应用为主线,逐渐向更广泛的消费级、大健康领域延伸,继续布局基因检测全产业链,并继续聚焦遗传学和肿瘤学两个细分市场。此外,公司将继续建设福建大数据中心产业园,进一步整合表型基因型综合数据库,结合临床诊疗发展,并通过人工智能等方法不断优化数据库的准确度和友好度。

目前已有500+行业精英加入基因俱乐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2A08FN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