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看待数据?

编辑:Jolly

排版:Jolly

本文为原创,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

前阵子,一篇名为《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的帖子瞬间挤上热搜。

该贴质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数据不那么理想的周杰伦是否真的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随后,一些粉丝就模仿饭圈,学着给周杰伦做起了数据。与此同时,素有“顶级流量”之称的青年偶像蔡徐坤的粉丝与周杰伦粉双方展开了较劲。于是,就有着不少周杰伦的歌迷以及路人粉都加入了这个“数据打榜”之路,就连知名演员李现也前来“凑热闹”。

而这场数据之战,最终以周杰伦超话登顶首榜标志结束。结果表明,像这样“数据说话”的亚文化饭圈是禁不住打击的,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并不等同于真实粉丝量,同样的,数据低下也并不等同于粉丝稀少。两者之间是存在关系的,但是并不成正比。

数据是社交媒体时代下由饭圈定义新型的明星影响力量化指标。“流量”明星与传统实力明星在数据的表现上却不跟知名度看齐,而是与粉丝的“刷数据”行为挂钩。沉迷于数据的粉丝应该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大战中从数据迷信中清醒过来,显而易见,数据的虚高一戳就破。

随着2018年那档养成类网络综艺《偶像练习生》的热播,这种“做数据”式的饭圈文化变得越来越盛行的。首先这档节目本身就有一大半是根据选手们的数据来决定最后出道的名次,所以粉丝们也非常的重视自家爱豆的数据。

此外,“数据”也是流量时代明星影响力的重要证明,无论是广告主还是影视资源,都倾向于选择具有高流量的明星。在流量时代,数据的具象化可以体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数字内容量、关注度、参与度,“数据”正在建构一个全新的内容评判体系,这个体系的评判标准不再关注于内容本身而是浮于表面的各项数据指标。

这也难怪为什么粉丝都这么看中自家爱豆的数据,因为只有好的数据爱豆们才会有更好的资源,他们才能更多的看到自己的爱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单凭一个表面数据来分析事物的本质。就像下图这张已售200w+张的专辑,光凭数据上看,这的确是一张有着非常不错成绩的专辑。

但是事实是真的有200万的人购买这张专辑吗?其实不是,该歌手的粉丝几乎人人都是一人买多张,更有一人买了1万张的情况。并且这样的情况在该歌手的饭圈,都是一种正常情况。以上情况,我们就称之为“做数据”,也可以说是刷数据。

话又说回来了,现在的品牌资源、影视资源为何如此看中数据?在小编看来,数据也是一种收益的体现,而这种利益并非看中其有多少粉丝,而看中的是这些粉丝愿不愿意为偶像花钱。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明星A有100万粉丝,但是这些粉丝只专注明星A的作品,并不会购买明星A所代言的产品。明星B只有1万粉丝,但是这些粉丝不仅仅会专注明星B的作品,并且非常愿意去大批量购买明星B所代言的产品。

假如你是品牌方,你会选择谁来代言你的产品呢?想必大部分人会选择明星B吧,品牌方在意的不是你有多广为人知,而是在意你是不是有这个创造盈利的价值。当然这个价值也包括其他方面,例如代言费合理,与自身品牌价值相符等。

即使你不是流量明星,但当你的某社交平台账号拥有百万粉丝时,也会有金主爸爸找你做广告,你也可以从中获取广告费,其实这就是大家广为周知的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

数据,是衡量某一事物价值的标准,但是我们在看数据的同时,也要学会分析,看看这个人或物的本质,不要被渗有水份的数据迷惑了双眼,是需要更加理性的去看待数据。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3A0290B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