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许伟
在刚刚过去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作为沪上龙头企业的上汽集团(600104)身为东道主,选择将旗下厚积薄发的智能重卡推上台前,大秀技术“肌肉”。
洋山港迎全球首秀
上汽方面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由上汽5G智能重卡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全球首次5G+AI智能化港区作业”,已在上海洋山港成功落地。
据了解,上汽5G智能重卡搭载了自主开发的智能驾驶控制系统,综合应用了激光雷达、机器视觉、高精地图、5G-V2X车联通讯等先进技术,打通了从电控底盘,发动机,到智能驾驶系统的完整控制闭环。在5G-V2X技术的加持下,上汽5G智能重卡成功实现在港区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厘米级定位、精确停车(±5cm)、与自动化港机设备的交互以及东海大桥队列行驶。
事实上,作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洋山深水港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载体。而洋山四期码头,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码头,使用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依托智能控制系统作为“超级大脑”。在大会现场展示的洋山港-东海大桥-临港物流园区“集装箱智能转运沙盘模型”,逼真还原了“全球首次5G+AI智能化港区作业”的场景:洋山四期码头2.3公里的岸线上,以及数十公里的集装箱转运动线上,异常繁忙,但却空无一人;上汽5G智能重卡与港区其他智能化设备一起,在复杂的作业环境下“完美协作”,15秒内完成货物装卸,并迅速开启自动驾驶,自主规划最优路线,精准运输到指定地点。
技术积累助力商业化落地
在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上汽依维柯红岩新能源平台总监乔韵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辆智能重卡并不只是红岩在进行参与,整个上汽集团都参与了技术以及服务支持,例如集团的前瞻事业部、安吉物流等。
上汽集团向记者透露了这个团队的版图,来自6大团队的近300人开发团队协同合作,包括: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负责项目牵头和整车开发,掌握了电控底盘,燃气发动机,燃料电池等技术;上汽前瞻研究部负责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如车规级感知、决策、V2X系统,并掌握云-管-端-车的完整数据链路;依维柯红岩则负责整车制造和开发;安吉智能负责车队管理系统开发;帆一尚行负责网络和信息安全;上汽彭浦机器厂负责港内其他专用车开发。
技术的积累为智能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保障。
今年4月份,上汽集团在MarvelXpro车型上率先实现第一个L3级别智能驾驶功能,打造了上汽第一个智能驾驶控制大脑iECU。在乘用车领域,智能驾驶商业化还需要多方面条件成熟的同时,在商用车领域,上汽集团合作伙伴拥有大量封闭或半封闭的港口应用场景、海量的业务数据、以及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规划,这些都成为实现商业化的独特条件。
本次全球首秀,归功于上汽集团与上港集团以及中国移动的通力合作,上汽聚焦的重点则是用在车辆智能化以及网联化方面的积累,做好智能重卡和车队管理系统的开发。
从五年战略合作协议看,预计2019年实现洋山港一期经东海大桥到深水港物流园区的演示,2020年实现洋山港一期经东海大桥到深水港物流园区小批量试运行,2024年实现洋山港-临港商业化运行。
上汽集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整体解决方案还可能进一步融入临港地区的海铁联运系统。长远来看,这个项目的技术成果将来是有可能从集装箱智能运输向城市公交、大型物流园区等商用车应用领域进一步溢出。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