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洋山四期“魔鬼码头”正式开港 看一只集装箱如何在无人码头“漂流”

本文

航拍洋山四期壮美风景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今天上午正式开港。这座被称为“魔鬼码头”的“无人码头”是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无人驾驶的集装箱“搬运工”。

看点

1

全自动化码头第一箱

上午11时29分,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33箱区,第121号桥吊轻舒巨臂,稳稳抓起第一个集装箱,标志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随后,在一旁待命的第818号AGV立刻将第一箱货物装车,并拖向堆场指定位置;再交给轨道吊抓取堆放。

集装箱从船舶到堆场指定位置的全部过程,大体将经历如下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桥吊海侧吊车抓取集装箱,放到桥吊的中转平台上;接着岸测的吊车将中转平台上的集装箱放到自动引导车AGV上;AGV依据指定路径,驶向特定的堆场箱区;最后箱区上的轨道吊,再把集装箱抓去放置到指定的位置。

这样一套自动化的流程,需要大约5-10分钟的时间。

港区内车流不息,作业繁忙,却不见一人,因为所有操作都在中控塔内远程操控完成。

看一只集装箱如何在无人码头“漂流”

看点

02

15分钟!集装箱快速通关

洋山四期全自动码头全部投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港区。而为了配合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提高物流速度,洋山四期还开发出了一套二维码物流系统,从前期物流企业提出申请,到一线的集卡司机提箱,接受海关监管,整个过程全部在网上操作,做到无缝衔接。一个集装箱最快在15分钟内,就能离开港区。

集卡司机在洋山四期码头上,输入提箱密码,就能获得一个二维码。把车开到指定的位置,扫一下二维码,无人码头上的轨道吊就会自动把集装箱装到集卡上,等候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上海海关也在进出口集装箱监管的过程中启用了新"武器"。在集装箱还没有落地时,海关已经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了重点查验的对象。集装箱到码头后,新的车载移动式查验设备就会出马,将无人驾驶的AGV卡车,引导到固定位置,打开机械伸展臂,在集装箱顶部进行扫描,箱内物品就能一目了然。利用这种快速的、非侵入式的设备,每小时最快可以查验150个集装箱。

洋山四期全自动码头全部建成后将为上海港增加63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这不仅能为上海港坐稳世界第一大港奠定基础,更先进的码头技术也将吸引更多船公司把上海作为货物中转的枢纽港。

看点

03

“魔鬼码头”史无前例

洋山四期位于东海大桥以南,地处整个洋山深水港的最西侧,依托颗珠山岛及大、小乌龟岛围海填筑形成,总用地面积223万平方米,码头前沿自然水深大部分在11至15米。放眼全球,规模如此之大的自动化码头一次性建成投运是史无前例的。

码头实现了生产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桥吊操控和堆场作业、水平运输都不需要人去码头,装卸运输设备全部采用电力驱动。

此项目开创了自动化码头的两大先河:一是双箱自动化轨道吊首次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二是电机、制动器、减速箱“三合一”的创新使用,不断挑战在空间和布置上的设计极限。项目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前所未有。

据介绍,自动化作业堆场是整个洋山四期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域,平均纵深396.5米,与一至三期工程平均900米的陆域纵深相比,四期工程的堆场面积要小得多,得益于全自动化码头方案的采用,大幅度提高了土地与深水岸线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集装箱在港内运输距离的最短化。因地制宜、效率先行的布局特点,让洋山四期的堆场通过能力相比传统码头能获得提升。

看点

04

零排放的绿色码头

传统的码头一艘船靠过来以后都是通过它自带的发电机进行供电,这会对码头的空气造成污染,现在码头提供了岸基供电,就是用码头的电给船进行供电。

整个码头在设计的时候,采用了新型节能型灯源,无论是从堆场的照明,还是设备的照明都采用了led照明。传统码头整个堆场都是灯火通明的,因为司机在堆场和设备上作业,需要一个非常明亮的环境。自动化码头都是采用了激光扫描仪来替代原来司机的人眼,它能自动精确对位,对集装箱进行自动扫描,

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的工程技术部经理许力告诉记者:“我们也期望绿色港口的理念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因为这样我们海洋的生态环境会更好,我们的空气质量会更高,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也会更舒适。”

看点

05

“智慧大脑”“中国芯”

洋山四期采用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TOS系统)和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ECS系统),两者组成了这个全新码头的“大脑”与“神经”。这两套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将让国内全自动化码头第一次用上“中国芯”。

系统覆盖码头全部业务环节,衔接业务受理、集卡预约、数据分析、统一调度等信息平台;提供智能的生产计划模块、实时作业调度系统及自动监控调整的过程控制系统;创新研发了指令调度架构平台,通过设备调度模块与协同过程控制系统,高效组织现场生产。

一台电脑,轻点鼠标,工程师们将一套既可以衔接上海港各大数据信息平台,又能够提供智能生产计划模块、实时作业调度、自动监控调整的高科技远程控制系统,赋予给洋山四期。但看似轻巧的操作,背后却是系统工程师们并不轻松的付出。

谁赋予了洋山四期智慧“大脑”

在新码头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中,远程操控系统可以让驾驶人员在舒适的办公室内,轻松地控制位于作业现场的桥吊和轨道吊,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一些女性也可以成为这些大型机械的驾驭者。

2014-2017

洋山四期平地而起

2014年12月全面开工的上海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历时近三年时间的艰苦建设,经过为期18个月细致全面的设备及系统调试,终于初露真容。

从2002年洋山港一期工程开始,经过十五年,一个仅有3000原住渔民的孤岛小渔村,建设成为总面积超过8平方公里的现代洋山深水港区,与大陆通过东海大桥连接。

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建成和投产标志着中国港口行业在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级与重大变革,更为上海港进一步巩固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世界第一地位,加速跻身世界航运中心前列提供了全新动力。

部分文字来源:东方网、新民网

(编辑:大路)

想了解更多新闻?

想查看相关视频?

想爆料身边故事?

看看新闻

叩击时代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10B0DQSD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