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生物合成技术“狂欢”,巨头竞逐的未来食物真相几何?

在美国加州红杉城的一间“厨房”里,穿着白色长袍、戴着护目镜的李大厨(Chef Lee)向到访的财新记者递上一盘新作——摩洛哥烤肉丸。“咔嚓”一口咬下去,“肉感”扎实,香气四溢。

这不是普通的“厨房”,而是ImpossibleFoods的产品实验室。李大厨的手边,除了平底锅,还有烧杯和试管。“我已经用人造肉研制出超过100种食谱了!”李大厨得意地说。

Impossible Foods是美国硅谷一家研发“人造肉”的科创企业,由全球基因组学研究先驱、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帕特里克•布朗在2011年创办。该公司已经获得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中国香港富豪李嘉诚等数位重磅投资者青睐。

生物科技如同加州的阳光,以往多应用于医学界和工业界,近年逐渐渗透到消费领域。“我们所用的科技对于食品界可能算新鲜,但在生物科技界已经是40年前的旧闻。”一头蓬松银发的布朗说。

布朗提到的其中一项科技是合成生物技术(syntheticbiology),听起来高深,其实就像工程师设计集成电路,生物学家结合工程学原理,设计和创建人工生命原件和系统。

除了人造肉,人造牛奶甚至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人造大麻素都可利用生物科技在实验室制造出来。这股风潮正从美国传导到亚洲。尽管这些产品目前尚未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但这并不影响资本市场的亢奋。由于Impossible Foods的同行Beyond Meat(NASDAQ:BYND)今年在美股上市后的“疯狂”表现,引发了一波波A股人造肉概念股炒作——虽然招商证券指出,国内尚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人造肉上市公司。

比尔•盖茨在今年评选“未来十大突破性技术”时,首推以人造肉为代表的可替代食物科技。李嘉诚早在2017年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就预言,合成生物技术极具颠覆性,将是未来工业主轴,他亦早早布局多家人造肉和人造奶企业。

食品巨头和资本都对这场人造肉“盛宴”虎视眈眈,如美国食品集团泰森和欧洲食品公司雀巢等。泰森是美国最大的食品企业。今年6月底,该公司发布新食品趋势报告,排在第一位的是肉类替代品。泰森除了是多家人造肉创业企业的投资者,自己也计划先推出植物鸡肉。

今年4月,雀巢的人造肉汉堡Incresible Burger在欧洲多个国家上市,这款汉堡肉饼还被纳入麦当劳的配料单。

随着食品巨头的加入,人造肉市场“火药味”渐浓。相比初创公司,这些巨头在运营成本方面可能更具优势:不需要新建工厂、分销网络和冷链运输渠道。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5A091W0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