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5G来临前的移动智能终端市场

5G来临前的移动智能终端市场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产业篇指出,我国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用户、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5G、人工智能、GPU、3D感知、全面屏等新技术的快速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全产业链的变革。国产品牌手机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智能终端将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呈现形态多样化、技术性能差异化。网络新环境带动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发展。随着国内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移动物联网典型应用迅速发展,相应消费市场已初具规模。

一、 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

(一)全球手机市场略有下滑,

国内手机市场持续负增长

2018年全球手机销量18.2亿部,比2017年下降1.2%(见图1),4G手机占比进一步提升为77.7%(见图2)(Gartner:“Forecast:Mobile Phones,Worldwide,2016-2022”,4Q18 Update,https://www.gartner.com/doc/ 3896569?ref=mrktg-srch)。全球手机市场略有下滑,降幅较2017年有所收窄。全球区域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使4G手机的发展在部分地区仍有上升空间。

图1:2014-2018年全球手机销量及年度环比增长率(图片来源于本书)

图2:2014-2018年全球2G/3G/4G手机销量占比(图片来源于本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手机出货量4.14亿部,比2017年下降15.6%,相较出货量高点的2016年减少了1.45亿部(见图3)。2018年延续下行趋势,出货量达到2014年以来的最低值。国内4G手机出货量占比为94.5%、智能手机占比为94.1%,均与2017年持平但仍高于全球,换机红利基本耗尽,市场增长乏力。2018年我国手机上新机型764款,比2017年减少27.5%,其中4G手机上新机型款数占比77.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说2018年国内手机市场运行情况》,2019年2月)。

图3:2014-2018年中国手机出货量及年度环比增长率

(图片来源于本书)

图4:2014-2018年中国2G/3G/4G手机出货量占比(图片来源于本书)

图5:2014-2018年全球&中国智能手机占比情况(图片来源于本书)

2018年全球手机市场趋于饱和,虽然手机企业保持较快速产品迭代与升级,但升级力度不足以形成明显体验差距,新的强驱动型红利尚未形成,整个市场换机周期变长,增长后劲不足,急需更创新、更具差异的新增长点。

(二)国产品牌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1.国内外手机品牌市场份额分析

2018年TOP10品牌手机出货量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68.0%,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TOP10品牌中国产品牌有7家,这7家国产品牌在全球手机出货量中的占比从2014年第一季度的16.2%一路攀升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38.1%,2018年第四季度稍有回落到36.2%(Gartner:“Market Share:PCs,Ultramobiles and Mobile Phones,All Countries”,4Q18 Update,https://www. gartner. com/doc/3902364?ref=mrktg-srch)。智能手机的用户需求正在转向,从最初的硬件、配置、使用功能,转移到对体验的关注及品牌和品质的认可,这使低端手机市场快速萎缩,市场结构从金字塔型向“T”字形演变。

图6:2014-2018年TOP10品牌手机出货量占比(图片来源于本书)

2018年我国累计手机出货量中,国产品牌占比达到历年最高(89.5%),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见图7)(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2019年1月)。

图7:2014-2018年中国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占比(图片来源于本书)

国产品牌手机企业与国际品牌手机企业在产品及品牌运营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也逐步得到国内外用户的认可。国产品牌手机企业全球化布局已颇见成果,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2018年一加手机连续在第二、三、四季度取得印度市场高端机占有率第一,在印度高端市场的份额同比增长85%。同时,Counterpoint还分析指出:华为、小米、OPPO、vivo四家国产品牌手机在海外市场的增速均高于其国内市场的增速,其中以小米增幅最大。

2.智能手机消费区间持续上行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fK的分析,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价格段格局趋于稳定,拉锯战将持续。2018年销售价格主要集中在2500~4000元,1000元以下的销售价格段份额持续萎缩,大于4000元的销售价格段份额稍有提升。从一线智能手机制造商的主要旗舰机出厂价来看,上升趋势非常明显,比如2017年iPhone X定价1150美元,2018年iPhone XS定价提升到1449美元;2018年三星Note9也突破1000美元,定价到1250美元。咨询服务公司Gartner数据显示,全球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在2017年为179.1美元,2018年为183.4美元。预测未来3年,多重因素会带动手机平均单价继续上行。在智能手机市场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国内手机线下渠道也承压下滑,线上市场份额有所攀升。

(三)国内智能手机技术热点

1.“全面屏”全面爆发

屏幕是手机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交互载体,也是占用手机成本较高的元器件。提高屏占比(屏幕和手机前面板面积的比值),就是在手机特定尺寸的空间内提升显示效果,以带来手机直观外形的变化和提升手机使用体验。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分析,2018年我国上市的手机中,屏幕尺寸大于等于5英寸的款型占比为72.5%;屏占比超过75%的手机款型占比高达50.8%,同比提升3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内手机产品交互载体特性监测报告(2018年第四期)》,2019年1月)。

图8:2015-2018年中国上市手机屏占比情况(图片来源于本书)

2018年“全面屏”的营销热点刺激手机屏占比快速提升。为了提升屏占比,并使手机正面屏幕的整体性和美观性与前置摄像头等元器件的布局获得平衡点,不少手机厂商为打造出接近理想“全面屏”的产品而努力。异形切割全面屏——“刘海屏”“水滴屏”“珍珠屏”,从机械结构上追寻突破的“升降式摄像头”“潜望式摄像头”,最新的双屏手机、“挖孔屏”和屏下盲孔摄像头等屏幕解决方案接踵亮相。

除了“全面屏”,还有折叠屏。三星首次提出“柔性可折叠屏”的概念,并在2018年11月的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其使用折叠屏设计方案的手机,而后在2019年2月发布了首款量产的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华为也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9)发布了MateX折叠屏手机。折叠屏手机的出现改变了同质化的手机市场,是差异化产品的一次创新,但市场反应将会受到产能、价格、续航能力、应用适配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AI芯片”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

从2017年华为正式发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移动计算平台——麒麟970起,“AI芯片”落地智能手机的帷幕就此拉开,苹果、高通纷纷发布搭载NPU(独立神经网络处理单元)的芯片,联发科则推出自有体系的APU(AI处理单元)。AI的出现让手机处理器依靠性能堆叠的线形竞争上升了一个维度,也导致手机芯片的架构升级。2018年,各主流厂商纷纷推出搭载“AI芯片”的旗舰手机(详见表1)。

图9:主流厂商推出的搭载“AI芯片”的旗舰(图片来源于本书)

人工智能已成为手机市场增长的新驱动,AI在手机端的应用主要在文字、语音、图像处理上,未来AI应用功能开发还有很大的空间。在面向开发者布局、搭建自有生态方面,华为有HiAI,苹果有Core ML,高通有AI Engine,小米有Mobile AI Compute Engine,联发科有NeuroPilot。各大厂商通过AI平台扩大应用市场,在每个用户场景下开发出创新的AI应用,投入AI应用生态的竞争中。随着即将到来的5G技术和AI技术的串联,未来搭载“AI芯片”的智能手机将会出现更多创新的应用场景。

3.多摄像头配置提升拍摄体验

摄像头是手机上重要的采集设备,是用户多媒体社交和应用的入口。在后置双摄像头获得比单摄更好的拍摄效果后,后置多摄像头逐渐成为主流手机厂商推出旗舰款的必备指标。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分析,2018年我国上市的智能手机中,摄像头数量在3个及以上的占比为55.2%。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更精细的拍照需求,市场上后置多摄像头协同工作的成像方案主要在主摄像头和景深、黑白、广角、长焦、3D摄像头之间进行组合配置,再根据手机拍摄时的不同算法和场景设定调用不同的摄像头。景深摄像头的功能主要是协助主摄像头提供立体视差从而测算景深,实现多级背景虚化调节;黑白摄像头的功能主要是提升进光量、感光度;广角和长焦摄像头的功能主要是光学变焦;3D摄像头可以获取拍摄对象的深度信息。华为Mate20 Pro配置了“主摄+黑白+长焦”的三枚摄像头,OPPO R17 Pro则配置了“主摄+彩色+TOF 3D”的三枚摄像头,2018年10月三星推出采用后置四摄的Galaxy A9,摄像头配置为“主摄+超广角+2倍长焦+景深”。多摄像头手机虽然是未来的趋势,但最终成像效果,除了摄像头外仍主要依赖于传感器的硬件规格、处理器的图像处理性能以及手机软件算法和AI技术的相互配合。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6A0626I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