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我们的隐私谁来保护,怎么保护?
这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完善关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条例,去严格监控、严厉打击、严重惩罚,也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
比如,别随便开放权限。不要随便开放通讯录、相册、麦克风、摄像头等权限给各种App,像地图App,只需要开放位置权限就能正常服务,就没必要授权相册和通讯录权限给它;
不要留下真实信息,不该填的别填。如果不是非要“实名认证”,就别在社交网站等公众平台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电话号码、生日等信息;
公共网络要谨慎。尽量别连接公众场合的WIFI、别在公众手机充电桩充电、别在公众场处理个人敏感信息;能销毁就销毁。像快递单、车票、收据等有着重要个人信息的东西,有用的务必妥善保管,没用的要么撕碎再扔,要么把重要信息涂黑再丢掉;
学会辨别真假信息。在填写简历、登记、调查的时候,要先核实对方网站的身份和资质,只填写必要信息,不要填写过于详细的个人信息,更不要随便打开网站和链接就一通乱填。
我们要先对自己的隐私敏感,才能学会保护它。
领取 专属20元代金券
Get大咖技术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