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2017年的“腐糜生活”

最近几天,朋友圈刷屏两样东西,一是永远18岁,天天18岁;二是2017年拜拜,2018年你好。

前者,整得还蛮伤感的,集体告别青春岁月么。问题是,90-95的人吧,现在都25岁上下了,正是努力爬升的时期,哪来这么多劲回忆青春时代啊,早就成为历史了吧。95后的呢,也就20岁出头,甚至正好就是18、19岁,拜托,凑啥热闹啊,too young too naive.

其实这种“告别”,是建立在宏观层面上的,以时代大背景为立足点向前回忆与向后仰望,更多是带有一种大事记、分水岭的意义在里头。而缩小到一个个样本,就按照自己的生长规律好了,犯不着跟着大部队一起回忆青葱岁月,毕竟个体是有差异性的,大数据上的0.01%摊到你头上就是100%。

当然,我承认,我持以上观点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的18岁并不怎么值得怀念(或者说17岁)。换言之,假如我的18岁幸福得轰轰烈烈,我也会想让全世界知道的。

老实说,这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处于一种非常丧的状态中。这也是为什么我停更公众号,一方面是比较忙,另一方面则是欲言又止,算罢还是别妖言惑众传播负能量了。

包括这几天复习周在家,几度提笔2017年年终总结,都没能写出多么有营养的文字来。但在今天——2017年12月31日,我还是希望能把戾气憋一下,尽量客观地叙述我的2017年,毕竟,再不写就没机会了。

专业学习方面。虽然很难三言两语说出自己学到了什么,潜移默化中还是多少有改变的。

1月份,大一第一个学期末,我对新闻学的了解,也就是写写字看看书跟人聊聊天,还停留在“新闻是什么”这个层面上。

6月份,大一第二个学期末,逐渐开始感觉到,新闻学是一门有关于信息的学科,跟人跟文字打交道,简单来说就是新信息放到我面前,我自己怎么搞懂并且还要以什么方式呈现到别人面前并能够使受众明白。

现在12月末了,大二第一学期也走到尾声了,有了更深的体会,新闻学跟“内容”靠得比较近,传播学则跟“途径”靠得比较近。在手段方面,文字、摄影、新媒体等等,每一样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很多学问。

也正因理解的深入,在入学一年,我首次产生了“我有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喜欢新闻学”的疑问。因为我发现,我相当一部分兴趣是建立在文字(或者说传统媒体)上面的。而如今大势所趋是图片是视频是各种视觉冲击力更强的方式。

我问自己,喜欢摄影吗?喜欢视频吗?

是的,这些东西看上去很酷炫,但我真正要问的是,喜欢拍摄吗?喜欢剪视频吗?

每一次我思考到这里,都会非常犹豫。

我会想到,当初我选择新闻学专业,是因为我喜欢文字,也因为我擅长文字(这很重要,这代表的是竞争优势),而如今我没有竞争优势了。我必须得去折腾一些别的玩意,那么,这些玩意,我喜欢吗?

不能很快给出答案,实际上就是,没有那么喜欢。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突然陷入了一个很丧的状态里。因为始终有两个问号盘旋在我脑海里,其一,既然我喜欢的是已经落伍的东西,以后我该怎么办?其二,我该如何去学我不那么喜欢的东西,而且要让这个东西成为我的长处?

绝大多数人,看到上面几段话之后的反应都是,哦这是新趋势,哦摄影剪视频做公众号这是一门技术啊,这很有用啊你要好好学。

请注意,“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没有用”“如何培养兴趣”“如何学”等等这些都是不同的问题,并不能那么笼统地化成一句话:“这个好,你去学吧。”

恰恰就是因为有太多人告诉我“这个好,所以你要学得好”,我才会感到无力。当事情与己无关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给出自以为的关心:“你要做到这个程度,你要做出这个结果”,过程?没人关心。想法?没人在乎。

9月份,我曾经站在108大课室的讲台上面对台下160多位新闻系师弟师妹说:“什么是喜欢?就是无论什么时候,看到新闻两个字,眼里都会闪着光。”

(完全是临时被叫去做经验分享的,其实有大把比我更优秀更担当得起师兄师姐称号的同学应该站到那里)

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我怀疑自己了。哇,这后果来得也太快了。

我的意思是,我依然喜欢新闻,那么多个专业我一溜儿看下来,看到新闻学三个字我依然会觉得心里一软。但我偶尔也会想,虽以“喜欢”为名,会否仅仅是在衡量孰优孰劣后挑出的最利己的选择?

业余活动方面。实际上我想讲的就是社团。因为别的方面也没有很显著的变化啊。

6月份,从干事升级成为了常委。从队员升级成为了副队长。

带了一学期的队,打了3场友谊赛3场正式赛,最后拿到了冠军。结果很美好。但我总觉得过程好像差了点啥。不过反正每一届都是这么过来的,我相信他们也能带好下一届的。

从中自己也学到了很多,尽管我不是上场打辩论的那个。大一的时候只会写自己的辩稿,现在对四个辩位理解都更深了。逻辑方面明显感觉自己好多了。以往观点都是散的,现在能连成一条线了。

以及因为辩题的关系,逼着自己去查资料,去了解更多的东西,去了解不同立场的不同看法。还是相当有意义的。

另一个社团。因为工作范畴的设定,跟我负责的两个部门的干部、其他常委、老师的接触比较多,跟大一干事的接触反而没那么多。

也正因为跟大一时的工作(几乎)完全没有重合,所以感受非常不同。

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协调。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我跟我的两个部门,新闻线跟其他部门,还有我跟其他常委之间的工作交接等等,包括与老师的交接。社团大,人数多,事情杂,这几个因素凑到一块,棘手的事情还真是天天有。

自然也会产生一些对社团、对制度、对管理等等方面的思考,但也不能说变就变。所以经常会觉得自己困住了。

倒是有一些小的事情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只是负责写稿子,只要对自己的文字(尤其是真实性)负责即可,如今转变为整合别人的稿子,也就是从记者变成编辑,又有了新启发。最浅显的就是“写的东西要让读者身临其境”,以往总是自己去到活动/会议/比赛现场,所以思维跳不出来。现在直接面对稿子,反而对新闻写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写任何东西都得自己先搞明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谈什么写给别人看呀。

还有新闻照片。有段时间一直不符合老师的要求。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问题所在,新闻照片跟普通照片是不一样的,平时我们追求要好看,要怎么用光,而新闻照最重要的是新闻价值。没想明白这个问题的拍摄者,大多不知道自己应该拍摄什么,照片应该反映什么。

有时就会觉得很有趣,同一件事情,从事的环节不同,关注点、想到的东西也不同。

2017年还有什么变化呢?

好像……距离我第一瓶粉底液、第一盒眼影、第一盒腮红也正好一年了。

化妆技术倒不怎么见长。

真是一转眼,大学就过了八分之三了。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2017,说自己什么也没做,肯定不是。但有做什么事情使自己突飞猛进了吗?好像也没有。

但我觉得还是自己对自己认识最清晰吧,别人讲的都不作数的。因此我特别反感去评判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状态,谁都得经历不同的时期,对别人指手画脚的人,别说尊重不尊重隐私不隐私,愚以为问题就在于这人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有很多事情,一下子是想不通的。那也无妨,慢慢想,想着想着就明白了。在想清楚之前?就让日子慢慢过啊,该咋咋地。

终于成功码完了2017年最后一篇推文,算是对自己一年有个回顾吧。存着给以后的自己看。

明天是2018年1月1日,我参与了一项新计划。

等我参与完了再回来跟大家分享吧哈哈哈哈哈。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31G0K1CI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