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个人网络ID数据,互联网平台有权回收吗?

(视觉中国/图)

本月,Yahoo Groups宣称将删除这个社群网站的全部用户内容。用户可在2020年1月31日前登录账户下载自己的数据,但只有自己上传的附件和图片可以被下载,用户在论坛中的所有交流信息都将消失。

Yahoo Groups功能类似于百度贴吧。此次数据清理意在处理掉企业内部“多余”的不良资产,从而节约成本。在运营的18年中,Yahoo Groups保留了大量的用户互动内容,积累了1000万的讨论组和超过1亿的注册用户。这些数据资料,对平台而言或许是一种负担;对用户来说,却是珍贵的回忆。消息一经发布,许多用户开始自发存档网站数据,甚至专门新建网站利用爬虫脚本抓取数据。

无独有偶,上月知名社交媒体Twitter宣布将于12月11日删除6个月未登录的不活跃账号,引发用户大规模反对。次日Twitter宣布放弃这一决定,并表示去世用户的账号问题没有解决前,绝不会删除任何不活跃账户。

随着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如何处理互联网“身后事”变得越来越重要。早在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在《保存数字遗产宪章》中提出个人在网络上的信息包括文本、数据库、照片、软件、网页等,都是数字遗产。它们可大致被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类。

满级的游戏账号、存满文件的云盘、抒发心情的朋友圈……这些记录人生甚至涉及个人隐私的精神遗产,同时依附于第三方平台而存在。对于这类数据的管理,目前尚无法律规定,基本由各家平台运营商自定为主。QQ和微博的服务条款显示,如果用户3个月内没有登录,平台就有可能回收账户。

有网友认为,日记本的厂家不会要求拥有日记内容的所有权,因此互联网平台掌握用户账号所有权并不合理。平台方无权抹去账户信息。也有网友认为,开企业不是做慈善,数据依附平台存在,平台运维需要成本,不能一味责怪平台。

来说说看,个人的网络ID数据,互联网平台有权回收吗?数字遗产要不要传给后人,如何继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1224A00RAB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