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南愤青
2015-8-25
市场即将出现大面积的P2P集体性坍塌事件,核心原因我感觉说是过去VC机构缺乏对金融的深刻理解所导致,过去很多VC在电商这一波上赚了很多的钱,然后目光瞄向了互联网金融,期望复制互联网电商的基础逻辑,就是通过做大基础用户规模,然后来获得最终的市场份额,说白了就是牺牲当前的收益来获得未来的长期性收益,更看重对用户规模的期待。
我们看到过去几年大量的资金都砸在了用户规模大的一些P2P领域里,喜欢看交易规模,待收金额。我过去也一直想不明白,他们的投资逻辑到底在哪里,因为我一直无法理解的就是金融怎么可能是比拼规模的地方呢?金融企业一直有个所谓资本金约束的提法,也就是金融企业规模都是会受到资本金的约束的,这不是行政规则,他说金融运行的基本法则,一个企业规模做到一定阶段,一定会受到资本金的约束,非常自然简单的事情。所以,金融企业能否牛逼有时候,只要看资本金就可以了,更大的资本金一定可以做更大的规模,这个逻辑是非常清晰的。
这里衍生出的基本逻辑就是,金融企业要增加规模,必然要增加资本金,而增加了资本金的话,就必然降低资产收益率,也就是说企业的收益一定是跟资本金约束相关,如此来看,金融企业的高估值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为什么,因为缺乏想象力啊。一个能被想象出未来的行业,能有多少估值呢?
这个从目前银行业的估值都可以看得出来,目前全球银行业的PB都普遍不高,平均水平大概也就是1.2左右,中国大概只有0.8。也就是从单纯的投资角度看,金融机构并非是很好的投资标的。那么这里有人就会说,P2P是为颠覆银行而生,怎么可以沿用银行的投资逻辑呢?我个人感觉任何一个事物,不要去看表象,而是要看本质,究其P2P本质而言,P2P跟银行毫无差别,唯一逻辑就是P2P不受管制约束可以,这个是好事情,规模很容易上,这个也是坏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规模是双刃剑啊,因为金融领域的收益很低,导致结果是你做再多的业务赚的钱,抵不上一笔业务亏的钱,所以为什么说金融业的核心是风控,那是因为不做风控的结果就是业务做的越多,赔的越多,在推理风控能力基础上谈规模那就是跟找死没有区别啊,但是现实的问题是风控往往是不能规模化的,往往规模越大碰到的风险概率就会越大,从而金融业的悖论就是往往规模大的公司赚的钱不如规模小的公司,为什么?因为规模大的往往坏账高啊。所以,一句话,不受节制的上规模,必然死得很难看。我想上面这两个逻辑,基本上都是近乎于常识,怎么可能会有人不理解呢?
但是,后来随着跟大量投资经理聊天,我突然觉得我错了,市场上所谓专业认识其实是很少的,大量的VC从业其实并没从事过金融业,我认为简单的道理,现实是他们压根无法理解,发自内心的无法理解,他们打死也不能理解为什么风控无法规模化都简单的认为风控是很简单的事情,这个就缺乏了讨论的基础,然后我就开始反思,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上从商业逻辑上看,真理往往掌握在有钱人手里。谁有钱就可以决定一个事物的交易价格,定价权永远不是掌握在多数人也不是少数人手里的,就是掌握在有钱人手里,他哪怕是个傻逼,但是他有钱,那他就是对的。为什么,因为他可以用钱砸出一个价格来,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很简单的无法理解,明显会死的一些商业模式,居然会有很多傻逼去投资他。为什么,很简单啊,因为他有钱啊。有钱就可以任性啊。
所以,这个时候,他们的认知往往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主导市场价格的,我们过去几年看到很多傻逼的商业模式前赴后继的汹涌而来的背后其实是因为太多傻逼拿了钱进来这个市场。这个就是社会现实啊。你必须承认,所谓市场价格最终是用钱反应的,所以市场永远是对的背后其实有钱的傻逼考虑问题总是对的,你不要反对他们的傻逼,你必须变得跟他们一样愚昧,不然你只会越来越聪明,但是却会越来越穷困。所以,你要做的事情,其实是看明白之后,得放下手段,让自己变傻,加入期中,然后在他们变聪明之前,赶紧撤了,这就是我后来说的所谓阶段性机会的原因了吧。否则你这辈子不可能赚大钱。
我在12年之后,基本上不跟有钱人争论问题了,真的很烦,每次跟他们辩论都心力交瘁,心里一万个草泥马飘过,但是他们依然可以跟我说上很长的一段逻辑来谈他们理解的金融,例如金融要普惠,要人人可做金融,用户门槛越低,价值越高等等,我基本上到后来直接干脆都说,你们都是对的,对的,能让我跟点不,价格便宜点就行了,或者你们喜欢什么样子的商业模式,我投几个,你们接盘下行不。我再也懒得去扯什么金融是有门槛的,人人做金融迟早人人都完蛋,美国次贷危机就是这么来的之类的话。因为,说了他们也听不懂,于是我就这么被逼着成为了很多公司的股东,真没办法,都是被逼的。
—END—
风吹江南小密圈上线
希望更多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前行。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