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国工程院“互联网+智慧环保” 项目成果落户合肥

12月19日,2019年中国(合肥)互联网大会暨“互联网+”院士合肥行活动举行。多位院士专家现场为合肥“互联网+”领域的更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当日,中国工程院“互联网+智慧环保”项目成果正式落户合肥,将为合肥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和巢湖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A

我国已初步构建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

目前,国内各领域在推进“互联网+”融合过程中,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技术成果方面,目前,我国“互联网+”已从消费领域逐渐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拓展。例如,在制造业方面,我国率先提出了智能制造模式、手段及业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实现重要突破。在交通方面,目前,我国已基本掌握了智能汽车共性技术、车辆运行状态辨识等核心技术。

产业成果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目前,我国高性能计算、网络通信设备、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领军企业;工业、医疗机器人等工具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此外,利用互联网+,初步形成了社会服务平台。例如,在能源领域,建成了全国智慧能源公共服务平台;在益民服务领域,初步构建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在环保领域,我国正在推动“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转型,“智慧环保”的应用正逐步深入。在医疗领域,正大力发展智能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模式等。

B

智慧环保项目将为巢湖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当前,互联网与生态环保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工程院“互联网+智慧环保”项目成果落地仪式。该项目将“互联网+”智慧环保体系落实到环境管理和环保产业发展两个领域的应用,同时研究了“互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相互衔接和应用创新。

“这个项目包含了设备、数据传输、综合分析以及研发应用等一套完整、系统的智慧解决方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国介绍,该项目是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落地合肥,将为合肥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一个天、空、地相结合的综合立体监测技术系统;同时围绕巢湖和巢湖周边污染源,开展监测,为制定相应治理措施以及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评估等提出全方位技术支撑。

“该项目的落地,也为我们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刘建国透露,目前,合肥研究院正和合肥市相关环保部门配合,提出了有关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该项目中监测的数据,能够直接连接到环保部门相关污染源监控和空气质量监控平台,参与后续项目运行期间的决策、预警和预报的工作。

C

院士专家为合肥更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大会中,来自中国工程院等科研院所的多位院士专家做了主旨报告。“高端装备制造业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带来了题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的报告。

“目前,我国相关医院引进了达芬奇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相关微创腔镜装备。”杨善林表示,由于这些设备体积大、操控要求高、智能化程度较低、价格昂贵等特点,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的相应需求。针对现状,合工大首创了人机协同的智能移动腔镜微创手术系统。

该系统占地不足5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互联及智能化程度高,操作也相对简单,能够实现微创手术过程中的多科会诊、远程指导、机器人操控、手术质控、远程示教等医疗应用,使移动远程协同手术突破时空限制。

2016年,该系统正式装备了“辽宁号”航空母舰。今年5月,合工大还与华为、中国移动合作,成功开展了基于5G的人机协同微创手术移动远程指导,在安医大二附院会诊中心,成功指导了池州市石台县人民医院的一次手术。

大会期间,院士专家还前往合肥多个企业进行参观调研,为合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建言献策。晨报记者 刘畅司晨 晨报制图 朱佩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1220A04UU1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