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做为一个基层员工,谈谈对国企转型改革的看法

我就职于三四线城市新乡的一家国有企业。企业是十大军工央企之一中国电科的二级单位。

中国电科不同于其他央企,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属于自己的自留地,没有只有自己把控上游,别人只能提供服务,做外包的资源。比如石油领域的中石油,通信领域的中国联通,航天领域的中航科技。电子领域没法划一块出来,只给某家央企做,事实上,华为,京东方,格力这些在电子领域做的都很出色。因此旗下的二级单位更多的是自己寻找机会,各个研究所发展的参差不齐,有的研究所继承了一定历史资源,有先天发展优势,年产值上百亿,员工也有上万人,而小的只有几百人,年产值几亿。

我们研究所属于中等偏下把,年产值二十亿出头,员工两千多人,有一个重点实验室,能够争取到拨款。下面还有八个研究部,五个军品研究部,三个民品研究部。

军品不了解,只知道利润不高,民品其中两个部门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个是通信部,主要给华为中兴做外包,属于通信行业的丙方,做些华为中兴不愿做的脏活,低技术含量的活,更多的是累积员工去全国各地做服务,网络优化等等。产值看着挺吓人,一年有七八个亿,但利润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另一个部门情况类似。

我们部门是从事石油电子领域的,很长一段时间是整个研究所的现金牛,05到14年算的上黄金十年,巅峰时期一个部门产值占整个研究所产值的百分之五十,利润超过百分之五十。

这一部分得益于我们进入的较早,我们进入石油行业是八十年代,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物资严重短缺,能做出来东西就不愁销量,能够较早的进入某个行业,占据先发优势,就有红利可以吃。其次是我们背靠中原油田,华北石油局,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有就是我们招来的是那个年代顶尖的毕业生,那时候的录取率较低,上985,211比今天考清华还难,那时有很多985,211的毕业生来到研究所,来到这个四线城市,没有挑剔四线城市影响自己的发展,毅然决然留了下来,可以说当时研究所的人力资源在全国也不算差。同时又遇上了石油行业及整个国家高速发展的时期。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的情况下在石油行业打下了一片江山,并且倚着这片江山吃了十多年红利。三十年过去了,一切早已经天翻地覆了。

首先物资短缺不存在了,现在反而成了产能过剩。大环境不好,油田自保都很困难,靠着油田挣钱也越来越难了。我们也不再能招到顶尖的毕业生,现在就业环境变了,央企不再是顶尖大学生的最佳选择,城市,公司业绩也成了毕业生选择单位的重要参照,这些我们都不占优势,反而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才能填补这些劣势。

最后,除了大环境不好,能源型行业本身也遇到了危机,科技行业正在取代能源。石油行业也每况愈下,而且已经不可能再重回顶峰,各大油服公司都是连续几年亏损,18年部分已经开始盈利,利润也仅有不到百分之五。过去行业高速成长,大家各赚各的钱,互不打扰,各自都有不错的成长率,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当行业不再成长,甚至开始急速下滑的时候,别说继续增长,想留在原地都很困难,这时候就成了你死我活的争斗,只要有利润,大家都会抢着去做。

各大油服公司年报里提的最多的也是降本增效,利润惊人的测井仪器想卖出来太难了,油服公司上上下下辛苦一年都给设备公司打工了,这明显不现实,有实力的大公司自己研发仪器已经成为趋势,形式好的时候大家都好,不好的时候当然先保全自己,这个行业本身壁垒并不高,油田拉起一支高学历团队就能做出东西来。比如录井部分,核心在气测,真正决定仪器性能的核心器件都是外购的,谁都能买到,我们做的是电路功能的实现,外面类似的电子工程师太多了,很多比我们水平还高,想仿制仪器很容易,录井也是最先利润降下去的,现在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和社会平均利润较接近,这在今天反而因祸得福了,利润低,脏活累活又多,很多油田并不愿意干这些,所以还愿意拿出一部分钱去购买仪器,我们赚个辛苦钱。

而技术含量高点的,利润更高的东西反而更难卖出去,不如油田自己做,任何能节省成本的地方油田都不会放过。

研究部三年前开始做其它行业,只是在经济增长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大家日子都不好过,都是在节流。所以新创业的项目更难,哪里都是一片红海,想闯出来难度太大。如果在12年左右经济形势不错的时候去创业,上游产业利润高,还愿意给设备商分一点,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外包出去的也都是没什么利润,甚至亏损的项目。

真正需要转变的思维方式是忘了过去,过去已经成为历史了,那种模式一去不复返,真正有可持续发展的是向市场平均利润看齐,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市场经济没有哪个行业是一片孤岛,不管哪里,利润只要明显高于其它行业,都会被迅速涌进的资金和人才拉回社会平均利润。如果在过去,信息传递没有那么快,本身行业又不显眼,还有可能凭借先发优势吃二十年老本,现在规则完全变了,即使发现了利润高的行业,还没吃两年,已经被新涌进的资金打回原形。利润越高其实越危险,就如之前的大卖场,家电利润很高,阿里只要愿意拿打对折的利润,就能颠覆对方。

我想大约要做好赚辛苦钱的准备了,即使摸索到一个利润可观的行业,也不要抱有太多幻想,今天已经不会有多少时间给你吃老本,不断的再往下找。

真正的护城河是拥有一些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这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研发。或者拥有一块专属的自留地,市场竞争有限,这些自留地早已经被分完了。

作为一家参与市场竞争的国企,我们没有享受到什么政策上的优势,又要承受国企的高昂成本,内部光机关人员将近一千人,离退休人员也有将近一千人,这一部分不直接产生任何效益的人员都有快两千人,假设人均年成本是七万元,一年要1.4亿,这对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是及其高昂的成本。与此同时,我们还有一些机关单位的弊病,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一旦提拔,只要没有查出违规违纪,就不存在下行的可能,只可能换到闲职,导致累积了过多的中层干部,有数百人之多,很多还并没有实职,但收入仍然居高不下,也成了一种高昂的成本。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也是常见现象,内部机构林立 让人眼花缭乱,有的机构有几十个人之多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部门是做什么的。一个二十平的库房就需要一个专人值守,采购又分了很多负责人,一点上班,两点半还没有睡醒,三点多又回家了,有的机关常年在岗人数不超过一半,似乎可以轮换着放假,即使把三个人的工作只留一个人做,也完全不影响这些机构的运行。

这就是一家四线国企的尴尬现状,大家怎么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4A09BBD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