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罗胖的跨年演讲成了公历跨年的一种习惯。年底的收盘总结对自己也是有一次的认知升级。
关键词:焦虑,算法
破解关键词的6个问题:
1,我们不是强者,还能不能登上舞台?
2,我们刚刚进场,怎么找到新玩法?
3,跟不上变化,会不会被淘汰?
4,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遇到天花板?
5,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
6,中国能否赢得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
今年的6个问题,前三个离我们很近,后三个离我们很远。也来尝试一些改变,从自己的思考入手来体会一下这些问题及观点。
1
互联网+:从概念到实践
“互联网+”这两年提的少了,为什么?因为从现在来看,这已经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实践。所以罗胖才会说“中国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
移动的生态和环境,让线上线下的商业真正的形成了一种融合,前几年被电商打的节节败退的线下市场又重新红火起来,但这个市场以远非原来的传统商业模式,而是融合了新的商业文化和氛围。我理解的是越来越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本质。新零售才刚刚开始,2018年必将如火如荼。
1,淘宝平台的底层逻辑-打标体系,并不仅仅是一个系统模型,这个模型背后的是对人性的识别以及大数据的应用。让我们学会用关键词标签去识别人,识别物。这让我想起了《必然》中所描述的数据主义理论。
线下的商业也因为移动技术的发展,突破了地域的边界而移动起来。在物理空间之上架设起了一种新的链接。
2,平凡的创新其实是不平凡的,因为在平凡中发现了新的价值。同样的一件事情,因为你的认知提升而变得不同。在认知迭代中发展了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得到了不同的答案,解决问题采取了不同方法和手段,从而以加速度的方式发展。
3,原始积累的优势,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人,在新的思维模式下,会产生出超出别人的加速度。
所以结论是,平凡的人用做平凡的事,用互联网迭代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和实践,提升自己认知思考和行动的力量,机会还非常多。
2
从用户到铁杆,社群经济让我们更疯狂
我曾经在一次交流中说过这么一句话:“淘宝上的人是流量,不是客户。在鼠标点击间建立的关系只是一个动作,缺乏情感”。你看微信的朋友圈就会知道,这里的“朋友圈”和传统意义的“朋友圈”有天然的差别。我们面对的是一种泛关系,没有互动没有交流,什么都不会有。
所以,互联网并不是造就了链接,而是造就了新的区隔。就像一堵墙,墙外跟我没关系,墙内跟我是亲密关系。所以,我们要的不是流量,而是死忠粉。粉丝会带来粉丝,粉丝会自带流量。
所以结论是,我们不需要大流量,而应该精耕细作“小圈子”。我们要跟我们的铁杆在一起,“讨好”他们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这种“讨好”和“迎合”不是刻意,而是因为我们心甘情愿的在一起。
3
重新认识自己,做好自己
我们总在寻找远方的自己,我们很焦虑。时间是我们人生中唯一可以交换的资源。如何让交换有更高的价值,唯一的变量就是效率。在单位时间中产出更高,无论是能力还是金钱。
焦虑并不是一件坏事情,焦虑让我们产生紧迫感。可怕的是焦虑背后的无所适从。
认清远方,我们只要不停地走,就会到达彼岸,或者无限接近彼岸,这就是算法逻辑。
从数据主义的角度,人的生命也会遵从一种算法逻辑,只是看谁的算法更高明。算法会自然生长。
所以结论是,建立目标与梦想,向着远方出发,只要行动。
4
嘉兴的定位?随便聊聊
中国的经济离我们很远,但关注周围的环境或许可以看出一些变化。长三角一带现在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我自己的体会是珠三角已经走完了转型的一步,越来越向前端衍生,比如说设计,研发,技术。而我们这里刚刚开始,也会生出适合我们变化的方向。
1,嘉兴有天然的地域优势,所以物流仓储业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而这个领域未来肯定是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所以人不是问题。
2,嘉兴的地域优势还应该会延伸出更多的科技研究的企业。水乡小城,安静的环境,没有大城市的浮躁,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又让知识交流的网络无处不在。
3,嘉兴的低成本优势,还适合创新小企业的孵化,长大了可以离开这里,去到更广阔的远方。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绕过岁月
算法,不是规律,算法是迭代无限接近的过程;
算法,是用一种不断迭代的机制,提高达成自己目标的概率的过程;
算法,在漫长的过程中不断找到最远处的原则;
算法,对自己来说就是不断迭代自己的核心能力;
算法,是值得不断重复永远重复下去的东西;
每一年度“时间的朋友”,跟罗胖一起死磕20年,今年是倒数第17年
2017年004-跟着罗胖的思路来聊聊"时间的朋友"
2016年004-跟着罗胖的思路来聊聊"时间的朋友"
~~~~~~~~~~~~~~~~~~~~~~~~~~~~~~~~
*一个IT从业者;一个电商从业者;一个品牌零售商
*一个有梦想的人,心在遥远,寻找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