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企业基因:一种是“鸡汤” 一种是“澡堂”

一个企业的基因如何能够长寿?当你全身心都在琢磨基因的时候,我想泼给你一些冷水。基因是分优劣的,是好是坏源于我们业务本身设置的模式,这个其实很关键,一艘船怎么样在海洋上到达彼岸,首先是这个船的形状,这个船的模式,动力,是什么样的结构模型能够让它前进。

基因的“鸡汤”和“澡堂”

在我眼里的基因有两种,一种是“鸡汤”,另一种是“澡堂”。

对我们这个在鸡汤里泡澡长大的孩子来说,基因的“鸡汤”无疑是没有吸引力的。先来点例子,诺基亚创始之初是一家造纸企业,其后还从事了制药、化学、军事等多个领域,1960年代才开始有电信部门,90年代才彻底转型为电信和手机制造商。另外,三星集团的李秉喆,最早从事的是蔬菜、鱼干和水果生意。现在的他们又变了,诺基亚被微软收购了,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被小米超过,原因何在?

对我们这个在洗澡堂里喝鸡汤的孩子来说,基因的“澡堂”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例如,一个创业者创业失败了,另一个创业者来安慰他说,你要加油哦!创业者说,滚,臭鸡汤。第二次创业失败后,另一个创业者同样会说,你要加油哦。创业者仍然不以为然,滚,臭鸡汤。第三次,创业失败几近崩溃。另一个创业者安慰说,我给你一些钱。

这一次,创业者没有骂他,反而说,我需要的就是这些干货。结果是,创业者一败涂地,永远销声匿迹……一家公司需要的基因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基因是一家公司拥有各类优势的最大公约数,不同的是,组成人类基因序列的是各类核苷酸,而组成企业基因序列的是人。

例如,京东的基因由创始人、管理体系、专业人才、资本、物流渠道、知名度、供货渠道、数据库、网页界面、客户量、美誉度、价格、正品货源、腾讯联盟、京东金融等各类因素汇总而成,上市让它的基因最大化。当一家公司变得以市场规模为目标的时候就变味了,只有以营收增长为目标才能在竞争中有更多的资金流。

作为一个教训,一家公司很少因为坚持自己基因而失败,大部分的公司都是因为想改造自己的基因而失败。

连发传单都做不好怎么创业?

一个企业的发展就跟地推一样,没把发传单搞清楚就不要想着花钱,不要忽视每一个环节的作用,更不能忽视每一个基因所占的份量。以地推这一个环节为例:

首先要思考的是——“用户通常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拿到我的传单?”第一个问题想出来之后,接着从用户拿传单的场景上做动作分解,需要再拆分成三个动作:(1)选择接受传单(2)阅读传单上的内容(3)根据传单上的内容做出反馈。从这看来,平均一个用户拿传单需要做三次“二选一”。

第一步,跟据这三个场景来调整物料,一秒钟决定成败。

第一个场景可以提高发传单的接受率;第二、第三个场景可以提高传单的转化率。每一个场景上提升3-5倍转化率,最终可以带来30倍左右的转化率。从场景出发,其他14个环节配合的好坏都直接会对这三个场景带来影响。一般而言,用户从接到传单,再阅读传单上的内容的时间不超过1秒钟。这就要求文案和设计,如何打造一个在1秒钟内就能让用户决定行动的“传单产品”?

第二步,要设置地推的标准话术,这个和海报文案的重要性是一样的。

比如,“你好,这是***。现在下载我们这个APP可以获得50元红包,你只要扫一下这个二维码,点击下载,就可以了,记得回去下载噢!”

这句话有三个问题:(1)太长不容易记,降低了地推的效果(2)话术越长,传递到一线地推人员出错的概率就会累加,导致最后地推的效果完全依赖个人能力,而不是整体策略(3)为了说话而说话,不考虑不同场景下人们的情绪。

第三步,用户路径中的每一个步骤,只传递一个信息或者一个指令,就够了,就好比在在战争中可以以战养战,但不能恋战。

看完这三步,你会觉得一个企业发传单很容易吗?连发传单都没做好,怎么才能得到投资人信任呢?

百度基因进化的启示

在国内传播,叫做地推。在国外地推,就叫做国际化。一个企业基因走向何处,跟它的路径选择也有十足的关系。很多一入门的企业,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业务铺的很大,在后续服务、产品知名度、业务门槛没有建立的时候,就想着把钱花出去。随着短时间的快感过去,企业有可能遇到的就是十多年的债务以及被收购的命运。

无论是已经成熟的传统领域,还是不怎么成熟的新兴领域。企业在选择行业以及市场过程中,会不断肯定自己又否定自己。

以百度为例,一开始就选择市场份额已成定局、利润比较高的成熟市场。2007年,日本是百度走出国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第一站。在日本,雅虎日本的搜索份额占有绝对地位,占56%;其次是谷歌,占38%。2015年3月,只有2%份额的百度日本搜索无奈关闭,4月份,百度发言人才证实,难掩尴尬。根据数据,日本搜索份额排名第一的是雅虎,排名第二的谷歌为38%。

在战略选择上,百度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是语种选择上,百度正确的出海方式应该是瞄准非通用语中的大语种,例如进军巴西,葡萄牙语使用人数并不少,巴西是金砖国家,经济发展较快,日后从中可以挖掘出比较大的商业价值。另外,东南亚、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也是新的掘金点。第二个错误是错在本地化运营,在吸取教训后的百度,在巴西建立研发中心,加大对葡语搜索的研究力度。

百度从成熟市场转向新兴市场,对创业公司来说,有三点,一是业务上的调整能力,能否快速适应市场;二是团队建设上,任何决策都有可能试错,要做到能缩能伸,风险业务不要追求规模,规模业务要注重本地化经营。三是在成熟领域,很难见缝插针了,在新兴领域,不走捷径才能弯道超车。

小米基因进化的启示

目前,传统企业面临互联网化的挑战,而互联网企业正在传统看齐。在很多领域,新兴企业更是层出不穷。

鲜为人知的是,小米的扩张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支持小米在全球扩张的基础是供应链的支撑。在中国台湾,有负责组装的代工厂富士康,手机芯片制造商联发科,提供面板的友达,开发驱动IC方案的联咏、相机镜头厂大立光等;在中国大陆,玻璃加工商蓝思科技和伯恩光学电感供应商顺络电子,摄像头模组供应商欧菲光,以及小米移动电源和路由器的精密结构件产品长期供应方劲胜精密等等。

小米侧重开拓新兴市场而不是成熟市场,有着专利的隐痛。以美国市场为例,在苹果、三星、诺基亚等树立的专利门槛下,小米在国内的专利防御体系显然不能与之对抗。在解决方案上,无论是在美国申请专利然后走程序,选择购买或是授予一个第三方的专利布局,还是通过布局国内市场换取对方在国外市场的专利,最有利的是第三种合作的方案,新兴市场只是一个试金石,5年内不上市意味着5年时间去解决在美国的专利问题。

从小米基因进化的逻辑出发,我们有三点考虑:一是供应链是规模业务扩张的前提条件,安全是风险业务扩张的前提条件。二是牌照相当于专利,注册资本金相当于专利的专利数量,如果自己的专利体系没有建立,那就用合作的方式让自己先拥有牌照,在拓展业务。三是谨慎对待新兴市场。

移动互联网产品要想挣钱就主打美国和日本,如果有野心,还是要把重点放到发展中国家,真正的胜利者一定属于最能忍耐的企业。

大数据是基因的分水岭

无论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决定基因怎么走的是大数据,决定能不能到达的是用户。在当前,重要的是用户数据而不是征信数据。

大数据是传统业务的金矿,但是还深埋在土地下面。之所以隐藏的很深,一部分是对隐私曝光和网络漏洞的恐惧,另一部分就是不信任感。围绕大数据可以做的生意有很多,一个是对企业而言的,信息撮合,交易撮合,产品定制。一个是对行业而言的,比如把大数据打包,就成了生意。但只有这些远远不够,大数据和那些未开发出来的脑细胞一样,一定是从三维到四维,或者更高维度上过渡。

大数据是四维世界的一个变量。在互联网下的一维世界里,大数据只有用户。在二维世界里,一端是用户,另一端是流量,两者相互制约。在三维世界里,除了用户,流量,大数据正从一个品牌概念包装到生产销量转移,可以用转化率,也可以用获客成本变成柱状图。目前,大数据还很肤浅,所以还需要像百度迁徙地图以及大数据预测等传播由头。四维世界和三维世界的区别只是一个时间轴,想要正确的认识时间与大数据之间的变量,关系着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本质区别。

大数据也是时间的一个变量。传统业务好比二维世界,时间是一个平面,以金融业务为例,存款人和银行,贷款人和银行只隔着一面镜子。互联网时代,银行与用户隔着不是一个平面,而变成一个立方体。存款人、贷款人与银行成为立方体里两个不安分的点,很难重合。于是,大数据应运而生。在四维世界里,企业找到了人,就找到了数据,找到了数据,就找到了和传统金融沟通的密钥。

大数据是基因进化遇到的一个分水岭,现有的技术是机器推荐,人提出需求然后互联网把产品推荐给用户,例如今日头条。但是,未来互联网大数据,人的意愿和意识会被数据挖掘出来,推荐产品给用户和产品自主寻找用户将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有着它的价值,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一辈子遇上一个爱着的人,你在这波基因里沉醉,很幸运。一辈子遇上一波浪潮,你在这波基因里工作,很幸运。人和公司的基因有相同的地方,人的基因很渺小,而公司的基因有一个加杠杆的效应,能把人的价值放大到十倍,百倍。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公司的基因就是你一个人基因的救命稻草。这个公司的基因进化到什么地方,也是带你走出古埃及的“摩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6A0ET0D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