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吴清平:建立食品微生物安全数据库十分迫切

吴清平指出,中国是食品大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保证。他说,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食品安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报告中,吴清平院士分别从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识别数据库构建、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危害形成机理研究、食源性病毒风险数据库构建和进化分析、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与控制新技术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构建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表示,微生物具有种类多、生长快、易变异、污染后产生毒素等特点,因此必须建立食品安全科学大数据库,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和风险,利用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和工艺,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国家食品安全水平。

吴清平院士在报告中还提到,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平台。从国家层面来讲,可以为国家标准制定、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从企业角度来说,科学大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潜在微生物风险,实现快速溯源追踪,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在我国现有比较好的食品安全控制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水平,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助力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基础。

据 悉

十多年来,吴清平院士及其团队以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识别、分布规律、危害形成和高校控制机理作为出发点,建立了包含风险识别数据库、菌种资源库、全基因组序列库、溯源数据库的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研制出了新型的微生物防控技术。

小结

1.在广东科协论坛第79期报告会上,吴清平院士做了“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的专题报告,详细阐述了构建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吴清平院士分别从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识别数据库构建、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危害形成机理研究、食源性病毒风险数据库构建和进化分析、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与控制新技术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构建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22F0JV24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