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Daily Vinyl 黑胶的阵营

有这样一些组织,他们在公众中知名度相对不高,但在爱好者中却人尽皆知。他们不强求扩大关注度,只希望深度玩家能探索到加入阵营的方法。Daily Vinyl在黑胶爱好者中就是如此。也许实体唱片早已不是大部分人的音乐介质首选,但仍有一批人站定在此阵营。我们就此和Daily Vinyl的主理人之一小饼聊了聊,也希望更多爱好者能找到这个隐秘入口。

2019年12月29号,我被朋友带去了藏在上海余姚路“嬉皮乐器行”的一场活动。走进乐器行所在的同乐坊,从楼下就感受到了低沉有序的beats,即使不知道具体位置,根据脚下的震动也能找到要去的地方。现场人数不少,舞台上,本地迷幻摇滚乐队推骨牌的人正在表演,说是舞台,却没有一个真正高出的台子,观众围在他们周围,听着沉重的贝斯在平视的位置发声。旁边,独立音乐、艺术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展示,不大的乐器行收集了各类艺文爱好者,他们都被同一个组织吸引过来,它就是Daily Vinyl(以下简称DV)。

Daily Vinyl 组织的线下活动

Photo by Voision Xi

这是DV和“嬉皮乐器行”合作的一场活动,组织音乐相关活动正是这个文化品牌的业务范围之一。以唱片销售和相关活动策划为核心的DV还拥有一家淘宝黑胶唱片店铺、一家实体预约制展示工作室和免费发放的文化刊物《唱片日常》。创始人Endy和小饼都是以音乐和黑胶爱好者开始,曾只是一拍即合地将闲置唱片进行转卖,一步步发展至今。

现在,两人主理的公司不仅包括DV这个品牌,还有一个更高层面的架构,在这个系列中,以DV品牌为主力,构建了更广的文化业务范围,包括独立音乐厂牌Eating Music和1asia及即将上线的装饰画品牌Cover Gallery。

实体展示空间位于上海知名的文化艺术街道绍兴路,在众多出版社中间,从一个隐秘的入口上楼,就可以来到预约制的工作室。店长罗渣负责接受预约和接待,纷繁的唱片被放置于场所各处和书架前方,倚靠着大量的垮掉派和现代派诗人作品(来自合租友人藏品)。几台唱机摆放在显眼处供人试听,休息处放着一些音乐文化杂志和《唱片日常》,高质量的乐评挤满了这份以报纸为载体的刊物。

Daily Vinyl 接待工作室

把爱好变为工作,并以此给众多处或不处于此行业中的同好提供线上线下、听觉视觉等多感官触动载体的小饼和Endy,可能是众多艺文爱好者钦佩又羡慕的对象。当然,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并未登门拜访,而是通过线上访问的方式,了解到了DV的工作日常,以及如何像两位主理人一样把热情所在发展成职业。

D:DV营业至今,已经不仅仅是售卖黑胶的店铺,现在的范围都涉及到什么领域?重心放在哪里?

_

X:DV的核心业务还是唱片销售和相关活动组织策划,以及大家可能略有所知的独立刊物《唱片日常》的制作,但并不能说营业,因为我们一直是以预约制工作室的形式接待特定的爱好者群体,暂时还很难说这是一家店,以后应该也不会。

DV是公司架构的一部分,也是主力部门。公司(上海岱崛文化)旗下还有两个厂牌Eating Music和1asia,进行黑胶生产、发行、销售、以亚洲为侧重的唱片店分销供货,也帮国外的音乐厂牌进行实体唱片运作。今年将全新上线的是装饰画品牌Cover Gallery。整个公司的业务涵盖音乐制作发行、经纪、活动和项目策划、实体唱片销售、衍生品、泛媒体、数字音乐版权管理等等,涉及围绕音乐展开的方方面面。

Eating Music 发行的磁带

D:以黑胶唱片作为核心,它的衍生文化都有哪些?

_

X:黑胶催生了很多周边文化和产业。首先是设备,如果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家用系统,第一步是挑选唱机,这可能就有上百款,如果是Hi-Fi玩家又是另一种坑了。后期保养也面临很多用具的挑选和讲究。而想要在外面播放黑胶的DJ还要考虑如何携带的问题,是买唱片包还是拉杆箱?这些消费品都有大量的选择和产业链。

同时,因为唱片归属收藏,自然会带动很多藏家的交流,二手/中古唱片常以不可思议的高价的出现,这是一种收藏的文化和市场。而寻找、收藏和使用黑胶,发展出了DJ文化,也是很多说唱音乐制作人的起点,进一步赋予了他们所使用的唱片超越储存播放的新意义。

D:DV的顾客有消费者和爱好者双重身份,你们和他们的关系和沟通方式是怎样的?

_

X:大部分都是很了解自己需求的优质买家,不用太多沟通。对于爱好型买家,让他们自己多做主导和决定才是他们的乐趣所在。不过搭档Endy的方法不同,他比较倾向于用知识储备进行推荐。

D:DV的线下社群文化发展得如何?

_

X:我觉得主要还是基于社交媒体多一些,不完全是落地的社群,倒是我们每次办Daily Vinyl Weekend唱片市集活动,总能吸引来不少人,应该更多的还是品牌效应。上海本地其实一直都比较缺乏这部分人群的互动和社群文化,北京可能好一些,大家消费和社交习惯不一样。

D:你希望通过某种途径让更多的人开始接触并一步步喜欢上黑胶唱片吗?

_

X:这个事情主要看缘分,有兴趣只是非常小的一步,以我的观察,它带来后续质变的可能性并不太高。所以在DV的宣传层面我从不考虑数量问题,也没有什么紧迫感,更期待高质量和有持久力的爱好者来关注和参与。

Daily Vinyl 接待工作室

Photo by Anna Sui Active

D:为什么长期制作免费刊物《唱片日常》?

_

X:刊物差不多是DV成立没多久后就有了,是我们和上海另一家非常优秀的唱片店Uptown Records的老板一起创办,现在主要由我们在运营。刊物和我们一起成长起来,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开了头的事情要坚持做下去,也希望把这种坚持传递给大家。

D: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在很多事已经可以更便捷地线上操作的时候,你们还会运用很多实体的方法,比如实体店、实体活动、实体刊物?

_

X:虽然这个时代互联网化、扁平化了,但我们仍然依托物体和物理空间去生活和构建虚拟化场景。只要这个大空间还在,我们就有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当然各种工具都会成为我们不断尝试的手段。不去追赶潮流,站稳自己的位置,保持开放,也是一种不错的生存方式。

Daily Vinyl 接待工作室

Photo by Anna Sui Active

D:把爱好变成工作,有不少读者都有跟你一样的想法,但因为多种原因很难着手去做,对此你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_

X:我的经验是,如果确实想把爱好变成工作,第一,需要确认它不是出于逃避目的,即爱好可以等同于事业理想;第二,确保自己可以胜任,如果暂时不行,就需要进行学习和积累经验,这个过程不能省;第三,不要怕失败(特别是比较年轻的人),脚踏实地地去尝试和落地。

D:你们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是比较严格的汇报制度,还是更希望员工发挥创意?

_

X:松紧有度,我非常期待我的员工能带来更多想法和实现个人价值。今天在工作群和团队开会也宣布了一个新安排:在今后每个月都给到他们一个工作日的机会来落实自己的创意(与工作有关联性即可,全权由自己决定内容),好的想法会进一步由团队一起实现。

D:除了DV外,可否分享一下在进行中的个人的项目?如何协调自己的时间和状态来多线工作?

_

X:宜听音乐(Eating Music)这个厂牌虽然是团队项目,但因为还在起步,所以主要是我在打理和运营。我们已经有不少合作音乐人,除了产出作品还有各个环节的支持;另外在参与的是初创服装品牌“地球制衣”,比较像实验和兴趣。

DJ中的小饼

我常年维持在线和多线程状态,一有计划就会跟进处理。同时,我也会经常回顾、制定和调整计划,从待完成工作到每天的时间安排。用笔记录和标记日历很重要,时间安排可以细分到入家务、下厨等。

还有一个帮助及时完成任务的好方法,就是把所有待定任务联络人都置顶,经常检查(比如我在收到和完成这篇采访期间就一直置顶着Dazed编辑,时刻提醒)。这种积极完成小任务的感觉非常好。

最近比较艰难和不确定,希望大家都不要放弃希望。

Dazed Digital

专题编辑:Tian

图片:Anna Sui Active、Voision Xi、小饼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212A019O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