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类简史》读后感

注:2017年最后一个月读完的两本书,读后感拖到了2018年才写。这是第一本,接下来会推第二本。

《人类简史》这本书从17年4月份开始,断断续续一共读了三遍。一方面是本书内容和观点实在过于驳杂,难以一下掌握,另一方面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是怀着一种膜拜神书的心态,毕竟之前看过的人都说好。第一遍看完对于全书并没有很深的印象,只是觉得讨论幸福的那一章讲得很有意思;第二遍读完对全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时觉得作者真是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书中不仅涉及到了历史、政治、宗教、经济、哲学、生物、科技等众多学科知识,而且运用起来也是信手拈来,毫无违和之感;第三遍读完之后对于全书作者的观点和论述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反而又多了几分怀疑和批判。

作为一个工科生,自己平常总习惯于用很严谨的逻辑链条去观察一切事物的发展,但是此书中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很多地方的论据都是基于自己的猜想和预测,这多少让我有些不可接受,或者是觉得不那么严谨。当然,如果不把它当做一本很学术的历史著作,而是作者本人对于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看法和认识,那这本书中所展现出来的天马行空,旷达敏捷和机智幽默,绝对是能够与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空前的欢迎程度相匹配的。当然,这里也要表扬一下该书中文版的译者林俊宏,如果说作者的才思敏捷在原书中表现出了十分,那么他的翻译绝对是将其以十二分的水准呈现给了中国读者。尤其是大量很地道的成语、俗语的运用,心有灵犀般地表现出了原作者的机智幽默。

当然个人觉得书中最有意思的是,作者对于各种看不惯事物的揶揄和批判,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我常常在读的时候忍俊不禁,暗自抚掌。一个天才的历史学家不余遗力地黑起人来的,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任何一场名垂青史的喜剧电影。而对于那些政治,宗教,资本,科学的黑料,作者抖起来也是毫不手软。当然作者在全文中嘲讽最多、批判最多的,恰恰是尤瓦尔·赫拉利作为一份子的人类自己。作为一个痛恨”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学家,他表现出来的对于其他生命的悲悯和尊重,常常使得其在文中常有一种自绝于人类的倾向和态度。这种倾向导致了作者对于人类自身无时无刻的批判和反思。可是回过头来我们就可以发现,这种批判绝对不是对于人类真正的憎恶,而恰恰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爱的取反表达。

这本书里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之所以由最开始普普通通的一个物种发展到如今近于上帝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三次革命,即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发生于大约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让智人正式开始了历史,而认知革命的核心便是学会讲故事,也就是智人能够通过虚拟的故事来构建共同的信仰,从而能够突破自然种群数量的上限限制,联合更多的陌生人来获取食物。而这种故事现在的名字就叫做“文化”。发生于大于12000年前的农业革命则让智人的历史走上了快车道,很快便和其他物种拉开了差距,登上了生物链的顶端。而为什么农业为什么会对人类发展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更加详细的解释和论证在《枪炮、病菌和钢铁》这本书里给出了更好的答案。当然作者最惊人的一个猜想是,农业革命或许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骗局,不是人类驯化了小麦等农作物,而是小麦等农作物驯化了人类。作者认为农业革命后的农民和之前采集的人类相比,劳动强度明显增加,而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升,有时候反而下降了。而从DNA复制的进化角度来看,小麦等农作物从农业革命前很少量的DAN复制数,变为农业革命后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的DNA复制数,明显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但其实我们现在来看,其实人类的DNA复制数在农业革命后也是急剧增加了,这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农业革命的一个意义深远的作用是促进了人类的融合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发明了金钱、帝国和宗教,这些发明物又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的融合统一,最终将人类送上了食物链顶端。而开始于大约500年的科学革命,则可以说是将人类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而另创新局。科学革命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而科学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结合,可以说是最终将人类送上了上帝的位置。人类自此几乎可以任意控制其他物种,乃至自然界。作者也认为,以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看,智人的终结似乎也为期不远了,到时候取而代之的是在智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生化人、超人等新物种。

一直以来社会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对于未来科技的发展,科学界的人士常常总是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而非科学界,主要是社会科学,人文领域,传媒领域的人士则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本书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在本书中就旗帜鲜明地表现出了对于未来科学发展的一种警惕和怀疑,尤其是对于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当然,不能说是非科学界人士不懂科技就没有权利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至少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没有长时间的做过科学研究,对于科技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那么他的悲观态度和言论很大程度上真的是过于轻率,有时候甚至有点危言耸听。作者在书中经常会举一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悲观观点,但如果仔细审视,就会发现一方面这些例子本身就很牵强,另一方面这些例子常常不具有代表性。而用这些非典型的个例而不是统计结果来作为自己的论据,当然会得到有失偏颇的结论。

这本书如果按照豆瓣的评分标准的话,个人打8.5分吧。当然,以后还会再次重读这本书,那时候或许还会有不同的看法吧!

--THE END--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08G10DJ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