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关注效率类的应用,在我眼里,省时间就是省命。
很早以前就听说evenote非常好用,可以成为“第二大脑”。大概2011年就注册使用这个软件,那时候知道evenote里面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功能,也就是可以识别图片上文字,甚至于扫描版的pdf文档都能识别,这解决了一大问题,我把所有的卡片,有用的纸质文档都存在里面了,比如一输入身份证,就能够把身份证找出来。因为理论上它也可以实现搜索全文,我就把所有的有点点用的PDF文档,电子书都往里面塞,这样就实现了所有书籍的跨书检索功能。
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因为有个“win+a” 快捷键,太好用了,于是我把所有有点touch到我的互联网信息(包括电子书,网站,应用等)都一股脑的放进去,那时候通过了解到印象分的东西,搞了个高级功能试用三个月。限时使用所谓“高级功能”,其实就是上传流量更多,为了充分利用,更加剧了我把东西往里面塞的快感,很快我的笔记软件有快两千多条笔记了。
内心里,evenote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觉,窃喜。
但也是这时候我发现笔记上有太多的“笔记”,而且都是碎片化的,我知道该整理了。由于没有一整套整理的规范或者使用的方法,每次一到整理的时候,脑壳就疼。一直安慰自己如果找不到,不是有搜索功能嘛。
所以软件的体积原来越庞大,很快,一个更加致命的缺陷显示出来了,时不时同步出问题,电脑卡死,打开笔记在转啊转,人要崩溃,重装系统后,安装了还是卡,或者同步错误。后来明白卡顿应该是window电脑用久之后的必然。
还有一个问题,是免费的帐号只能同时登录2台设备,但工作后的人,家里公司手机,至少3台设备,以自己使用的频率和用途感觉根本没必要付费,当然一直以来网络都是免费的概念一直在脑袋里深种,我从来都不想为虚拟的服务付费。后来自己记录文字的时候学会了用makedown后,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标记语言大大节省了编辑组织文字的效率。那时候印象笔记一直不支持markdown,我就一直用的是有道云笔记,好像也没有什么不适应,所以那个账号基本上就越来越少登录了。
在15年的时候,我知道evernote国内版印象笔记上线了,我尝试重新注册了个国内的印象笔记新账号,没有那么多笔记,重新开始后,我比较慎重的选择些信息放进去,尽量是比较有用的,或者需要重新温故知新的内容信息。但由于他那个团队刚开始,国内的隐私数据问题,之前的问题也还在,所以也没有用了。
而且这时候我自己也建立了一套本地基于dropbox同步同步系统,实现的效果:
dropbox实现设备间同步;
dropbox的同步独一无二,只要网络稳的前提下。
实现同步功能;
typora实现markdown的书写,实现记录功能。
AHK脚本实现类似印象笔记的“win+A”复制所选功能功能,而且还更强大,可以把复制所选的文字在一篇笔记中,还能有一些格式,实现收集功能。
搜索功能用listary实现,预览笔记功能使用total command实现,实现搜索和预览功能。
理论上我的本地化,应该还可以。总有瑕疵,比如图片的识别,标签的功能也不好实现,通过全局的全文搜索搜索耗时比较长,有些文件还不支持全文搜索,这种不完美是可以接受的。但还是有问题dropbox使用需要稳定的爬墙技能,有时候墙一升级,又要一番折腾,而且dropbox 同步虽然也很完美,但容量有限,最最恼火的是,今年2020年dropbox也限制设备登录了。
然后应该是前年,第一次付费买了苹果系统下的JSBOX这个应用,这个像玩具的东西,一段时间让我玩得挺high。让我觉得花那点钱买,简直是太值得了。这2年来觉得钱也是个工具,慢慢会为一些网络虚拟服务付费。转折来了,偶然的一个契机,登录好久没登的得到,看到其在搞活动,印象笔记加电子书会员,感觉也挺值的,所以毫不犹豫的买了,感觉赚到了。
因为好久没有关注这个应用,所有常用设备全部重新下载之后。把玩了几天后,付费后全功能都有,本来一些存在的问题,也基本有解决的办法,甚至有些功能还超出预期:
电脑卡,换一台好的配置的电脑;
同步不成功,基本上重置下Internet选项设置即可,步骤:
点击搜索win徽标键,输入“Internet选项”,点击高级,找到重置Internet Explorer设置,即可,百试不爽;
使用“Win+a” 收集的笔记分离严重的问题,可以用印象笔记的合并笔记功能,但要注意在设置里面取消勾选“合并笔记并且不添加分隔符”,其实针对这个问题如果还间接通过神器“quicker”实现AHK复制所选到同一篇笔记之中,省了之后的整理的步骤;
印象笔记不断更新,现在已经支持markdown写记录了
剪藏插件可收集网页的有价值信息,苹果的shortcut里面有专门的动作可实现手机端的收集碎片信息的功能
桌面便签功能,固定住就可以实现随时记录灵感的需求;
清单功能还没完善,但我的其它todo应用就可以删除了;
手机端的应用,增加了整理助手的功能,随时随地都可以整理笔记。
但我还是担心之前遇到的整理笔记的问题,所以再去找一些教程,搜到刘润的一篇使用印象笔记的方法,整理笔记时候可以借鉴:
删除。
一时冲动放入inbox,但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笔记,立刻删除。
归档。
有价值的资料,移到“归档”笔记本
将来/可能。
这些事情需要你在某个点去做,但不是马上,比如写一篇文章,读一本书。
移到“将来/可能”笔记本
等待。
这件事需要指派其他人协同完成,立刻指派,然后移到“等待”笔记本,再增加一个提醒时间。
下一步行动。
需要亲自完成,比如给老板发会议纪要,如果2min内可以完成,立刻完成。
项目。
对于下一步行动需要很多步骤的,为项目建立一个单独的笔记本,定期回顾处理。
上面的方法解决了一直困扰我的笔记整理的问题。
虽然收集信息的基本解决了,但是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还有个问题,那些纯粹复制黏贴的信息,如果时间稍微久一点,我基本上都不清楚。而如果是我自己打过的字,或者说是真正有记录过程的,在脑袋的刻痕就比较深,就更容易唤醒久远的记忆。
这让我醒悟到,原来我一直以来都错误的是用印象笔记,因为我居然把它当作网盘来使用,这真的是大错特错了,记录下来才能实现知识的积累,确实愚笨居然现在才领悟过来,要知道印象笔记的logo不就是大象永不会忘记,它本来是个映射现实的笔记本功能。
用笔记录下来的才值得进入笔记本,而纯粹复制黏贴的信息碎片根本不值一提,切记
也就是说要信息进入自己的笔记本要有门槛的。
还有些其它的细节,现在我用了印象笔记付费专业版,用起来挺滑的,至此,花了好几年走了一大圈,最终回到最初的选择,我的笔记系统搭建成功,一个完整的闭环成功。
通过这么多年的折腾,一点感悟:
如果要好的服务,即使是虚拟的服务,不能一直抱着免费的用的心态,开发者也要生存,之前一些确实免费的应用,因为没有维护,后面也都消失了;
如果早点花钱,省了太多折腾的时间,省下来的就是命;
要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工具只是工具,用工具完成最终想要做的事情才是目的,不能主次不分;
如有更好的处理信息的技巧,希望与我分享,感谢!
-End-
喜欢我文章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