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有多少“猪”借着知识付费、内容付费这个风口飞起来了?

一个朋友说起,花699元买的课程一分钱也没赚到,感觉太不值了,说下次有点不敢再买课程了。

自从有了“知识付费”这个词,就让很多整天幻想着风口的“猪”们如获至宝,于是,遍地开花的知识付费产品、内容付费产品,因为是风口,果然让一大群跟风者及一小部分急于学习者蜂拥而上,只有一小部分人在认真致力于做可以售卖的知识产品,而大部分是明知自己是猪,只能借风口才能飞,于是,有做课的,有卖课的,尤其是原来做传销的,发现又找到了一个传销产品——卖课,各种社群遍布着那些卖“合伙人制度、股权制度”课的传销机器人,更是把“知识付费”这个风口搞得乌烟瘴气。

其实,我一直不太理解那些花钱买课的人,知识付费、课程付费甚至购买新闻内容,因为这些产品最大的障碍是——非标产品无法标准化管理,出现纠纷也没办法界定。

所谓非标产品,是指不是按照国家颁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格制造的产品或设备,而是根据自己的用途需要,自行设计制造的产品或设备,且外观或性能不在国家设备产品目录内。非标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买了就可能上当,还没地方说理去。

我们看所谓的知识付费产品,无论是课程产品还是新闻产品,都有很大的主观性,而且质量不能衡定,或者基本就没有办法衡量产品质量是否合格,这其中,“读书产品”稍有例外,因为“读书产品”还有个相对的度量衡标准——虽然读书笔记写的质量无法衡量,但书的质量还是可以做为参照的,而事实上,正规出版的书,已经是商品了,已经完成了商品化。

商品是以交易为目的有价格物品或服务,产品是以使用为目的有价值物品和服务。从产品到商品,看似只差一个字,但其实,从产品到商品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一项产品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有一个很严格的标准化流程,比如,出版一本书,不仅在于作者认为书的内容如何优质、出版质量有国家标准,而还在于编辑怎么看书的内容、出版商怎么看书的价值,另外还包括市场及读者怎么看书的质量,这些标准及评价会把这本书商品化过程中的价值认定初步完成,同时,有了流通,才是商品。

而我们看现在网上满天飞的付费课程,基本没有办法衡量其质量,没有任何可信的度量衡可以评定其价值,却因为天花乱坠的各种吹牛炒作,就让一些人盲目消费,只能说,你要么被消费主义给洗脑了,要么就是自己想走捷径反被这种卖课机构给套路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414A04QBW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