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国人的勤劳特质,或许是一种根本优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曾感慨说: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甚至有一点恐惧。

这样的感慨背后,或许还有国外投资主体的另一种感受,中国劳动力效率是一种强大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对于一个企业的生产运营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无可比拟的。

近日,美国和日本所谓官方发出的呼吁企业回撤本土的消息,与炒作许久的制造业区域性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概念共振,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关于产业空心化的担忧。

不能说这种担忧就是杞人忧天,毕竟投资回撤的情势不是不可能发生,甚至已经在个别领域和企业发生着,但总体来看,却并不至于过度恐慌,因为我们的潜力还在,优势还在。

美日为何突然呼吁企业撤出中国?其中可能既有现实考量,也有产业布局的需要。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和应对,抗疫物资的匮乏和刚需,都让美日看到了基本产能依赖他国的弊端,于是呼吁企业回撤便成为安抚民众动荡情绪、展现“积极抗疫”姿态的其中一招。

而从产业布局来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其长期以来奉行的“高留低走”和金融至上的发展策略,造成了国内产业链条的薄弱甚至断裂,逐渐与其经济霸权政策和国内危机环境不相适应,亟需“缺失的一环”,从而弱化对于外部产业的依赖性。

但这样的决策思路显然与愈发鲜明的全球化趋势背道而驰,对于利润至上、利益最大化的美日企业来说,这样的决定并非轻而易举。而且,其对华投资的步伐一致在加快,这是其产业企业发展所决定的。

媒体数据显示,美企2019年上半年就已经对华投资了68亿美元(约合481亿元人民币),与过去2年同期均值相比提高了1.5%。而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数据,2018年日本企业对华累计投资余额高达1082亿美元,位居各国之首。如今,在华经营的日本企业数量已超过3.2万家,该数字是在美国经营日企数量的近4倍。

在这种情势下来个急刹车,对于企业本身的损伤恐怕不是一点搬迁补贴所能弥补的。

媒体拿来蹭资本“回撤”热点的,还有所谓制造业规模化转移。

制造业区域间的规模化外向转移,已经沸沸扬扬议论了多年。这也是产业空心化忧虑的主要依据之一。

目前,因为地理上的接近和成本低廉等原因,东南亚国家成为中国企业转移产能的主要目的地。除了成本太高的新加坡和以油气为经济支柱的文莱之外,其他8个东南亚国家都不同程度承接了来自中国的产业转移。这8个国家中,越南、柬埔寨的热度最高,越南更被认为是最大的受益者。泰国、印尼的热度次之,缅甸、马来西亚、老挝、菲律宾紧随其后。

事实上,这个过程在十来年前就开始了。其中既有外资企业的阵地转移,也有中国内资企业的战略转移,运营成本一直都是其核心要素,而除了关税优势之外,关键中的关键,就是劳动力成本。这些国家的共同优势是人口年轻,劳动力便宜,最低工资普遍在200美元以下,缅甸更低至6-700人民币,这对于企业降低成本具有较大优势。

但是,由于工业起步较晚,且整体工业水平和资源储备较低,也让这些国家的劣势较为明显。除去产业链不完整、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治安和政局不稳等“硬件缺陷”外,就是其劳动力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程度远不如中国。

东南亚的劳动力虽然表面上比中国便宜,但很多工人完全没有受过训练,加上受教育程度普遍有限,导致他们的效率低下。而且东南亚的工人普遍没有加班习惯,像中国工人这样为赶工期24小时轮班干根本不可想象。

多数离开中国的企业明显感觉到,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么好的工人群体了。

这样综合算起来,东南亚的人工成本优势也就没有那些显著了。另外,随着企业大量涌入,在越南柬埔寨的局部地方,已经出现了劳动力不足、工资飞涨的情况。照此趋势,当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很快将消耗殆尽。

那么美日企业“回撤”与产业“体量化”转移会不会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呢?答案尚不明确,但是中国确实有一项独特优势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至少在自动化覆盖全产业链之前,这或许是吸引外资的最根本优势。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勤劳特质。

有一个段子,虽然不知是否杜撰,却说出了同样的事实。

奥巴马曾问乔布斯:你既然很爱国,为什么不把生产线搬回美国呢?乔布斯就讲了一个故事说:iphone4马上就要上线了,做了一个重大的修改,当时中国已经是半夜12点,但富士康工厂的段长一声号令,12000人同时起床,8小时后产能就已经规模化。如果在美国,别说8小时,8个星期也做不到。

看到这个故事,也想起了电子代工巨头富士康出走印度一事。或许是因为中国的人力成本在近几年确实高了不少,影响了企业运营成本,富士康索性把厂开到了印度。

印度经济发展并不是太快,劳动力成本相对低一点,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但富士康在这里建厂之后,却遇到了一个麻烦事,印度人工成本低是低了,但是工作效率却大打折扣,以至于正常的生产都难以保证,更别说什么“急难险重”的任务了。比如以前在中国的时候,工人一天能够完成1000件任务,可到了印度,工人一天只能完成200件左右,质量还不能完全保证。

不仅如此,富士康在还发现了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就是每次工资已发下去,过后几天许多工人就看不到人影了,能够准时上班工作的员工少之又少。这与印度人的传统文化有关,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工人吃苦耐劳、精打细算、未雨绸缪的人生态度不同,而是喜欢把手里的钱全部花个净光,然后才回来安心的工作挣钱。也正是这个原因,印度工厂的整体效率低下,项目进展缓慢,所谓的优势也跟着大打折扣,企业经营前途未卜。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630A061OM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