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见人下菜碟!智慧食堂跟浪费“拜拜”有妙招

油焖大虾、肉末茄子、西兰花,再加上一碗米饭,闵行区莘庄镇的春申邻里中心里,顾老伯端着餐盘走到座位上,15分钟后,只剩下虾壳留在盘子里,其他菜品都吃完了。

悦管家创始人兼CEO李尉透露,去年公司先后在闵行区莘庄镇春申邻里中心普陀区长征镇梅川片区开设了两家社区食堂,首度引入 “互联网+” 思维,将消费者餐饮数据、生产链预定数据与现场加工数据精准匹配,减少行业浪费现象。这一模式也在不断地复制推广,在今天开业的闵行区江川街道机电片区社区食堂就将是第三家智慧食堂。

今天开业的闵行江川街道机电片区社区食堂

“传统食堂每天做什么菜,出多少量,都是靠负责人预估,如果做得不合消费者的口味,就很容易出现剩菜。利用大数据打造的智慧食堂,会记录下每一个消费者的点单情况,用大数据分析他们的口味,然后来制定每天的菜品和菜量。”李尉说,比如,每次食堂推出清炒鸡毛菜的时候,小李都会点一份,那么他的个人数据库里,就会把鸡毛菜列为喜欢吃的菜,下一次出菜单时,和小李一样喜欢鸡毛菜的消费者有100人,食堂就会做出100份。“如果没有按需配菜,做出了130份,那么没人点的30份就等于浪费了。”

通过大数据分析每一个用户的口味,形成“见人下菜碟”的综合配菜方案。菜肴合口味了,自然不会被剩下。“人均一餐的摄入量是600克到800克,如果一个人倒掉150克,一个500人的食堂就会出现75公斤、相当于满满三大桶的泔水,而在智慧食堂大约只有三分之一。”

此外,智慧食堂还开始优化菜品分量,倡导“按需就餐”。“比如一份虾标配是八只,现在我们增加了六只、四只的选择;一份红烧肉标配是120克,现在也有75克、90克的不同选择。这个举措很受欢迎”。李尉说,根据不同地区的社区食堂以及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提供不同的餐饮分量选择,能够帮助消费者养成按需就餐的良好习惯。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张钰芸

图 片 | 采访对象提供  网 络

编 辑 | 梁   群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817A07L8U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