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网络主播将分级管理

近年来,随着监管力度加大,法律法规的完善,网络直播中违法违规现象已大幅减少,但是直播中部分主播的行为依然让粉丝们感到不满。

记者通过小范围问卷调查了解到,受访对象对主播在直播中的不满行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在直播带货中主播存在夸大宣传、数据注水、带货商品质量差等问题;二是主播不断要求粉丝打赏,说话内容没有下限,让人反感。

那么,主播的行为该如何规范,又该如何管理主播?

近日,国家网信办等8部门通报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进展,提出推动研究制定主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规范,引导用户理性打赏,规范主播带货行为。同时明确直播行业打赏行为管理规则,将内容供给导向、打赏金额标准、主播带货资格与直播账号分级分类紧密关联。

直播,将迎来强监管时代。

粉丝们的担心

“家人们,快点击购物车抢购啊,这真是我和团队为家人们千挑万选的东西,品质绝对有保障,价格也做到了最低。谢谢家人们的支持,快快购买。”前不久,一位在某短视频直播平台上拥有近40万粉丝的主播,开始了他的首场带货直播。

屏幕这头,粉丝小梅为了支持“偶像”,没考虑太多,就购买了价值99元的一款零食。收到货后,小梅发现食品包装很普通,甚至有些粗糙,“味道嘛,不难吃,但是也不像主播说得那么好吃。”小梅告诉记者,她事后在网上对比了该款零食的价格,远不是全网最低价。

对于此次购物的体验,小梅并未觉得失望,“就是一次普通网购而已。”但是作为关注了该主播近两年的粉丝,小梅担心这位主播会在如今的带货乱象中为追求利益而迷失自我,“希望他别成为带货的戏精。”

现如今,在直播带货领域,有一个新名词叫作“表演式套路卖”,就是指一些电商与主播一唱一和演双簧,通过恶意砍价、吵架、演戏等方式诱导“粉丝”购买电商劣质商品,还让“粉丝”误以为得了便宜和实惠。

常见的形式有,女商家带着哭腔说,自己的产品放错了链接,现在这个便宜的价格是错的,但系统死机改不回来。她的丈夫知道后对她吼道:“39块钱你就把东西卖了?离婚!”在确认链接无法撤回后,与商家连线的主播就开始号召直播间的粉丝:“商家现在下不了车了,大家赶紧买!”

妻子为了销量不得不降价卖货,却因此被丈夫辱骂;主播为了给“粉丝”低价折扣,自掏腰包补齐差价……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忽悠”场景经常出现在直播间中,并逐渐被广泛效仿。

分级管理有望塑造新规

尽管相关的平台已经对一些直播行为进行了管理,并对部分主播作出限期停止直播的处罚,但平台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很难真正让对主播的管理产生震慑力,也难以让受众信服。

有观点指出,要想给主播账号分级分类也不容易,应该采用哪一种标准,行业内目前并无统一的说法。因此,此次提出的制定主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规范,有望为整个行业塑造新行规。

所以,就这份规范应该着重从哪几个方面发力对主播账号进行约束的讨论,也较为火热。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表示,之所以要对直播账号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就是在维护直播领域商业秩序的同时,防范直播可能给普通公众带来的潜在危害。

李舒说:“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虚报流量、带货量等等不守秩序的行为,这些行为就像是‘抄小路’,这种‘抄小路’的行为就使得规规矩矩走路守秩序的人吃亏,实际上也对商业秩序造成明显的破坏。还有一种情况更潜在、更不容易被发觉,但是危害非常长远,就是对于社会整体认知能力的影响,使社会认知出现了浅表化的趋向。”

而此次网信办特别将主播带货资格与直播账号分级分类进行关联,在李舒看来,有助于直播商品留精华、去糟粕。李舒表示:“现在很多主体都加入了电商直播的队伍,直播产品的范围扩大了,不同群体对于直播产品的把关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没有把关意识,有的没有把关能力,所以进入直播的商品有的就出现了质量方面的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相较于专业的讨论,粉丝小梅则向记者表达了其关于分级管理的看法,“比如,不允许刚注册的主播带货,发现诱导打赏、聊天无下限的行为经举报核实后,对主播进行降级并降低直播时长和限制打赏收入等管理,应该可以规范主播的不良行为。”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末,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占网民总数的一半以上。对此李舒表示,直播受众群体越大,对主播账号进行管理越势在必行。

具体到主播账号分级分类的标准,李舒分析:“分类管理主要是从直播内容的性质上来看,比如说营利性的和公益性的,管理举措肯定要不一样。再比如说按照管理对象的类别来管理,对于商家、对主播、对平台经营者、对主播的服务机构以及参与的用户,都应该实施规范的管理类别。”

对于主播账号分级,李舒建议定级之余还要针对所定级别进行定期核定、动态调整,表现好的积累信誉度,有问题及时进行管控惩戒,并向社会公开曝光。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有关网络直播的监管仍停留在内容审核方面,而对于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即便是明确了“可以返还”,也只是事后补救。所以如何从根源上减少类似事情发生,尚需有效引导和积极应对。

据介绍,根据国家网信办要求,从去年3月起至今,已有50余家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虽然不少平台有设置“青少年模式”,在此模式下无法进行打赏,观看时间也受到限制,可实际上,只要输入密码,“青少年模式”即可轻松解除。有分析认为,此次国家网信办明确打赏金额标准与直播账号分级分类紧密关联,与此有关。

据国家网信办相关人员表示,高额充值打赏冲击主流价值观,“网课”直播间推送低俗内容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违规直播带货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色情低俗和网络赌博诈骗屡禁不止等突出问题,一直是网络直播行业饱受诟病的根源所在,必须彻底加以解决。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819A0GEC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