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微型驱动系统能否托起协作机器人快速转型升级?

目前,数字技术已经开始从消费向生产延伸,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它正在重新定义生产链,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制造迫在眉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了一大批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机器人正在经历从“机器”人的转变。

协同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升级工具,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市场已成为必然。其快速增长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力流失带来的人力成本增加;其次,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协同机器人市场在中国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协同机器人是一种与人类工人紧密合作、相互影响的机器人。目前主流的协同机器人采用“模块化”的联合设计思想,采用直接驱动电机+谐波减速器的方式。每个关节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但大小不一样。

每个关节包括电机、伺服驱动器、谐波减速器、电机编码器、关节位置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电机和减速器。在国内的自动化生产线上,零部件都是由高精度的协同机器人机械手加工的,但是在装配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仍然需要人工动手,而协同机器人机械手与人的集成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要实现人与协作机器人机械手的一体化,需要将协作机器人的符号能力、学习能力、预见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与协作机器人的准确性、强度、重复能力、操作时间和环境容忍度结合起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918A06ETH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