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今日热点】在资本巨头眼里,你的隐私一文不值

在互联网产业,窃取用户隐私几乎成了一种惯例——如果哪个公司不窃取用户隐私的话,反而会被当做异类。

其中最普遍的现象莫过于你在A平台搜索了xx商品,结果几分钟过后,当你打开B平台,却发现B平台也给你推荐了同类产品。

在一些黑市,上万条包含了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生活信息的私人信息往往只需要几百元就能买到。这些信息被各类电销公司购买,转化成一个又一个骚扰电话和骚扰短信。

再严重一些的,这些信息甚至会被卖给诈骗公司。当一个骗子能准确说出你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等私人信息的时候,你还能防住他们的诈骗吗?

各行各业的资本巨头都在有意无意地窃取用户的隐私信息,并通过各种渠道将其制成信息流,然后对你进行商品的精准推送。

近日,就有微博网友爆料,有人在他加入的群里发布了一张有关“强制开腿器”的图片,随后很多群友打开淘宝之后,都发现他们都被莫名其妙地推荐了“强制开腿器”。

然后又有网友爆料,他们虽然没有看过相关的图片,但是在看过这条微博过后居然也被推荐了“强制开腿器”!

而所谓的“强制开腿器”,实际上是一款体操训练中用来拉韧带的工具,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日常生活会用到的东西,更别说被大范围推荐给用户。

后来有媒体记者进行了测试,发现部分品牌的手机比较容易复现这一场景,其他品牌则情况较少。

之后记者又尝试了一些其他的不常见的商品来进行复现,结果均为成功。

相关测试结果被爆出后,也有网友表示自己“幸免于难”,可能只是淘宝真的进行了一次无差别的推送。

至于为什么会推送“强制开腿器”这个商品,就不得而知了···

随后有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专业人士表示可能就是算法识别的问题。

现在的APP都会采用信息流推荐算法,也就是在获取到你的搜索记录之后,你就会被认定成是喜欢这类商品的用户,并将其他喜欢同类商品用户也喜欢的商品推荐给你。

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如果你搜索了口红,你就会被认定成为喜欢口红的人群。这个人群中如果还有用户搜索了睫毛膏,那么APP就会给你推荐睫毛膏。

而这次的“强制开腿器”事件,可能只是某些好奇网友搜索到了这个商品,随后将其分享给其他用户,而其他用户处于好玩,又对这个商品进行了二次分享,最终导致系统生成了一个“喜欢强制开腿器”的用户群体。而那些看过有关“强制开腿器”的图片或者文字的用户,就被系统划分到这个群体中,最终导致“强制开腿器”这个商品形成了病毒式的传播。

之后也有网友贴出了后台权限管理软件的监控截图,发现淘宝确实在后台有读取手机图片和文件的操作。也正是这种“后台偷跑”的操作,才让这些APP轻而易举地读取到了用户的隐私信息。

现在的APP在安装完成后都会像用户申请各种各样的权限,如果用户同意了这些申请,这些APP就会在后台“为所欲为”。

甚至有些APP总会索要一些与自己无关的权限,例如一个听歌的APP可能会像用户索要读取通讯录的权限,如果用户不同意的话,就无法使用这些APP。

不过在国内手机厂商的规范之下, 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但仍然有很多防护意识不足的用户不小心中招。

如今的互联网巨头越来越不要脸,视用户的隐私如粪土,肆意地窃取、倒卖、利用用户的私人信息。

至于用户可能遭受的损失,在他们看来一文不值。

而且隐私泄露导致的个人损失往往很难进行查证,有时候你知道是谁泄露了你的隐私,但是往往也会因为拿不出证据而得不到有效的赔偿。

目前国家正在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大家的隐私,但这个过程终究是漫长的。在法律法规完善之前,自我防范显得更加重要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1230A0HFPE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