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深度好文:比勤奋更重要的,是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

那些一眼就能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一定都非常厉害吧?

前几天与朋友阿坤聊到996,我正担忧阿坤的想法会不会与网络上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把996的出现,视为企业主的根源。

可谁料阿坤话锋一转,“996的出现,根源不仅仅只是公司,监管的失察,很大程度上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阿坤真厉害,一眼就直击到了问题的要害。”我心想。

在互联网资讯爆炸的今天,我们获得了空前的阅读机会,但这种阅读机会,反过来又会作用到我们自己身上,造成一种“信息茧房”,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茧房里,自说自话,自得其乐。

而看透事物的本质,是在这个资讯爆炸,急速变化时代的安身立命之本。

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01唯有看清事物的本质你才能做自己的主角

如果你回顾一个人的一生,在这个时代,我们大致只会经历两种事,一种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一种是在他人身上发生的事。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从进入大学到毕业工作,从恋爱再到结婚生子,这是我们的故事。而他人身上的事,这就包括了社会热点、朋友亲人之间的问题等等。

而这里的问题是,每当你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你都是如何去看待和解决它们的?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你又是如何去做的?

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我们都需要善用看清事物本质的方法去解决。

大学选什么专业?择偶用什么标准?职业规划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996?是该选择首付还是全款?

上诉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不仅仅只是困扰我们自己,也困扰着大多数人。

而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就是给这一系列大问题做注脚。

阿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70后,从高中毕业开始,阿烈就进入了建筑行业,勤勤恳恳几十年下来,阿烈的生活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善。

两个女儿上了初中,可阿烈一家人的生活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善。前几天我与阿烈聊天,谈及此事,阿烈问我,“这几十年来我每天都勤勤恳恳,自以为算是勤劳付出,为何却依然无法掌握财富?”

我告诉阿烈,决定你财富值的,不应该仅仅只有勤奋这一个指标。放在整个社会竞争中来看,勤奋不过是最基础的竞争力,真正决定你财富值了,除了勤奋之外,你还需要具备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换句话说,除了勤奋之外,你还应该具备更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说。

看清事物的本质,不是吹毛求疵,而是要学会让自己把精力,放在那些真正重要却又不那么紧急的事务上。

02比勤奋更重要的是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

勤奋重要吗?

我相信没人会认为勤奋作为一种品质,它不重要;但另一点又在于,勤奋作为一种基础品质,它尽管重要,可在如今,“勤奋”这个词汇,已经烂大街了。

今天的上班族们,哪一个不是起早贪黑,他们不够勤奋吗?今天的务工人员,哪一个不是全年无休,他们不够勤奋吗?

在行为经济学著作《稀缺》一书中就曾指出,大部分人都把勤奋用在了对于生活琐事上的关注上,大部分人忙着洗衣做饭,忙着柴米油盐,这种过度的精力关注,会让我们形成管窥之见,从而忽视那些真正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的稀缺之处。

如果你能看透事物的本质,你就应该知道,比起焦虑和担忧,当下的学习才是真正重要的;比起关注柴米油盐,坚持做那些长久给你带来利益的,才是真正重要的。

健康是重要的,学习是重要的,坚持做一件长期具备回报的事情,这些都是重要的。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会常常罔顾这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这是我们愚蠢吗?

不,这只是我们缺乏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或者说,这是由于在你的认知深处,你觉得这些东西并不重要,因此你没有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

你更喜欢那些短期内能够为你带来愉悦感的东西,例如喝酒、沉迷游戏和短视频当中,这种即时反馈,会让我们身陷其中,难以自拔。

本质,是一种延迟反馈;本质,是事物的底层原理;本质,也是我们的第一性原理。

03系统性锻炼让人人都能具备本质思维

什么是本质?

在传统物理学中,一切都是有序的。一切都是由A到B再到C的,当我们看到C的时候,我们能够推导出原因A来,这就是本质。

也因此,爱因斯坦才会说出那句非常有名的论点:上帝是不掷骰子的。

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通过系统性的锻炼,其实人人都可具备本质思维。

从2011年开始,随着微信的诞生,我们随即开始了一场新时代的数字移民。截止十年后的今天,微信这个庞大的生态圈,已经有了十亿数字移民。

每天有近十亿人打开微信,其中有八亿多人在使用朋友圈。借助公众号,大量的知识在订阅号和朋友圈中广泛流传,这种生态圈,有利于我们打造自己的本质思维。

构建看清事物本质的第一点,就在于打破“信息茧房”。

我们以微信为例,微信这个庞大的生态圈给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便捷性和可能性。这种生态圈,本质上又对我们吸收信息造成了一种闭塞的状态。

换句话说,我们越来越倾向于这种“志同道合”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与类聚,物以群分变得越来越分化。

对某些人来说,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人在同一个朋友圈,会互相碰撞、互相吸收优质的观点。但另一个角度是,也会导致狭隘的观点和助长非理性行为。

即你的观点要么是越来越顽固僵化,要么是越来越巩固吸收建立你的知识体系。

这对于我们建立本质思维来说,同样是有利有弊的。

不管是微信的“关注流”也好,还是短视频文章的信息流也罢,这类咨询媒介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越来越迎合我们的兴趣和喜好。

从某个角度来讲,这是优势;但从提升和新知方面来看,这反而会让我们处于一种信息茧房的状态,每个人与每个人之间会高度分化,会变得越来越封闭。

因此,要想建立看清事物本质的思维,我们第一步就需要打破信息茧房的状态。多吸收外界的观点和树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具备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

如何打破信息茧房呢?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对此曾说:“今天的书刊、信息、搜索工具足够丰富,只要肯用心,一个人可以从基本的阅读能力、最起码的思考训练底子上,自己摸出道路来。”

书刊、信息、搜索工具,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主动去找,主动检索的知识,有了知识,才有了体系,有了体系,才能构建自己的本质思维。

本质思维,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我们日积月累地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并不断去加以实践。

04深度思考见贤思齐

在微信十周年之际,在微信和十三邀的联合访谈节目中,蔡康永说了这么一个典故,令我非常受用。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认为孔子的这句话,说出了本质思维的本质。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有人看见了“贤人”,想着去合影、去签名,而有的人见着了“贤人”,想的是,我如何才能够具备他一样的学识和思维?如何才能与他看齐?

向身边和社会中的优秀思考者看齐,而不仅仅只是发出一声赞叹。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则是要告诉我们,即使身边没有“贤人”,我们也要学会内省,学会深度思考问题,而非只是不带思考的臆测。

唯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唯有深度思考,才能真正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生活真谛。

你要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你要如何成为那个生活中能一眼看透真相的人?你要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每一份力,都用在了关键点?

问题的答案,都在事物的本质中。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点击【关注】,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个人成长心得。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125A05CKE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