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大咖云集,共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之道

11月5日-1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成为了紧密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新纽带,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物流不畅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遭受巨大冲击,本届进博会围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邀请众多行业大咖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度交流,共同探讨当下全球供应链危机的破局之道。

产业链供应链趋向本土化

“急剧增加的运输成本和周转时间导致供应链不畅,从生产和消费两端对很多行业造成双重压力”。11月7日,在由进博局智慧供应链专委会指导下开展的沙龙活动中,安永大中华区战略与发展主管合伙人谢佳扬表示:“疫情并非产业链供应链挑战的唯一因素。早在疫情发生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进入新一轮重构,产业链本土化和供应链多元化渐成趋势”。

以大宗商品行业为例,今年上半年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我国的工业、制造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其核心原因之一是国内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且在该领域缺乏头部企业引领,中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对于我国的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而言,必须在上游形成资源控制,下游加强渠道和物流商品体系建设,构建完整的供应链闭环,从而形成可靠的产业生态体系。当前,中国正在加大本土的生产与创新研发力度,加快补齐产业基础短板。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为我国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这其中自然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我国的头部企业作为表率,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大“朋友圈”,力争在全球能源供应链整合中发挥更大作用。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国贸股份旗下福建三钢国贸有限公司在本届进博会上与巴西的淡水河谷签订铁矿砂合作意向书,持续深耕黑色金属产业链,加强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往来。此外,建发股份与施耐德电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智慧能源、储能、碳中和、绿色智能制造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打造行业内低碳与绿色智能标杆项目,携手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绿色减排的目标。

与此同时,国外头部企业也在加快构建本土化的供应链体系。德国通快集团中国区总裁杨刚表示:“通快集团正在建设中国创新能力中心,这里研发的产品更多地依赖于本地的供应链,能够有针对性地照顾到中国市场的需求。此次在进博会上展出的柔性钣金整体解决方案就是由通快集团本地团队参与研发生产的。”

毫无疑问,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增强本土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将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科技赋能维护供应链畅通

11月5日上午,在“智启新时代:智能科技与产业合作”分论坛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智能科技领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会议讨论认为,当前智能科技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和全过程,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塑造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科技没有国界,智能产业发展离不开全球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全球产业界应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标准研制、人才培养、伦理治理等领域交流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国际合作新局面。

在数字经济的不断渗透下,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向实体经济融合渗透,并催生新动能、释放新活力。本届进博会期间,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央企代表之一,其所属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麦格理集团大宗商品及全球市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等九家国内外龙头企业共同成立合资公司TradeGo Pte. Ltd.(大宗易行),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宗商品国际贸易数字化服务平台。该数字平台将助力能化、金属等大宗商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客户进行业务拓展和创新,在行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中获得先发优势,并逐渐以此形成大宗商品产业价值再创造生态体系,建设成为中国亚太甚至全球领先的大宗商品区块链基础设施。

金融助力,为供应链稳定护航

截至11月10日本届进博会落下帷幕,累计意向成交额达到707.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本次进博会,中国与127个参展国家与地区的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1000多家中外企业达成超过200项合作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获了大量订单。随着进博会不断扩容,其溢出效应也在不断显现,带动我国进出口总量齐头并进,持续攀升。

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11月6日,由宝武钢铁集团持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欧冶云商与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本届进博会上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利用渣打集团在中国和“一带一路”市场独到的网络优势和丰富经验,在供应链和贸易金融方面深度合作,助力欧冶云商以数字化手段打通国内和国际钢材交易市场,促进大宗商品跨境贸易可持续生态的建设。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执行董事、总行副行长谢雯在本届进博会期间举办的沙龙活动中表示:“渣打银行一直非常关注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希望用科技的力量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普惠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疫情期间,渣打银行在其参与创建的Contour康拓平台上,开出了全球首张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跨国区块链信用证。在疫情期间国际快递不畅的背景下,解决了传统贸易金融中对纸质文档高度依赖的痛点,不仅为中国企业的供应链保障提供了支持,也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全球贸易要获得长足发展,不仅需要各地政府的支持,还需要银行发挥供应链金融的效力,利用金融科技打破区域壁垒,充分释放产业和资金的流动性,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展注入活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1111A080CP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