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即将开幕,与往年相比,今年虽然增加了“疫情”这个不稳定因素,但是通过完善的筹备工作,北京冬奥组委依然将这场冬季的体育盛会带到了大家眼前。
除了在体育场上能够看到运动员们的英姿,2022冬奥会上,还能发现很多“黑科技”,比如像创可贴一样大小的“体温贴”、能够监测睡眠、自动调节的智能床以及无处不在的智能无人化产品,那么今天就带大家来盘点一下“科技冬奥”赋能下现的新奇“黑科技”。
无论是远道而来的运动员,还是服务赛事的工作人员,为身体补充能量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本届冬奥会的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一般的存在。这个特殊的餐厅里,从菜肴的制作,再到配送上桌,都已经实现了“无人化”,即使在厨房内,也不会看到传统的“厨师”,而是120台烹饪机器人。
面积约3680平米的餐厅内,顶部铺设了大量的云轨,这些都是用于上菜的“送餐员”,在档口区点完菜以后,只需要坐等美食从顶部的云轨上下降至餐桌即可。
另外,智慧餐厅与一般的餐馆在营业时间上也有很大区别,它除了提供早、中、晚三个集中就餐时间的餐食以外,还具备24小时全天候营业的能力,在冬奥会举办期间,所有机器均处于开机状态,无论何时进入餐厅,都能吃到现做的食物,像下午茶、夜宵这种需求也统统可以满足。
无人化带来的优势也很明显,智慧餐厅不仅可以24小时连续营业,同时它也减少了防疫工作量并提升了配餐的效率。以汉堡包制作为例,智能汉堡机从加热面包、现煎肉饼到配搭生菜、酱汁,全部由机械设备自主完成,汉堡包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可以以统一标准快速生产,既保证的口味,也提升了效率,智能汉堡机每20秒就能做出一个汉堡包。
如今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能看到机器人的身影,比如酒店中部署的配送机器人、商场内具备的语音服务机器人、餐厅内的送菜机器人等等。与这些依靠机器人解决单一应用场景的方式相比,这届冬奥会更像是一个“机器人大集结”,像安保巡逻、无接触配送、杀菌消毒,都能看到智能机器人的身影。
在体育场馆内,即便已经进入了深夜,安保机器人依然会以智能线路对场馆进行巡逻,并通过摄像头记录场馆里的动向。与传统机器人只遵循既定路线的技术方案相比,新一代的机器人都配备了ToF传感器、雷达以及智能避障系统,当遇到有人、物阻挡时,会自动刹停或者选择绕路。
场馆内,还会有杀菌机器人进行全天候的消杀作业,在避免人员相互接触的同时,也能保证杀菌作业的效率和持续性。此外,为了能够提供更高的测温、人员管理效率,冬奥会上还出现了移动测温机器人,与传统的固定测温相比,它可以灵活部署,同时也能实现流动控制,相信在经过冬奥会的检验后,这些机器人也会很快出现在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
除了大量智能无人化产品的加入,冬奥会还首次在住宿场所提供了“智能床”,虽然从外观上来看,它与普通的单人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从材料应用到功能控制,智能床都带来了革新。
智能床的床垫选择了记忆棉材质,并且在内部增加了传感器,可以对睡眠状态进行监测,智能床还配备了独立的遥控器,可以对床头的抬升角度进行调节,从而适配平躺、依坐等多种姿势。
如果你是一个容易赖床的起床困难户,智能床还提供了闹钟功能,与普通闹钟声音唤醒的方式不同,当达到预设时间后,床头会自动抬起,从而达到唤醒的目的。晚上睡觉时,智能床还会对人的鼾声进行监测,当识别到鼾声后,会自动调整枕头的高度。
此外,对于有加长床需求的运动员,床位安置了床尾凳,使得整个床的长度能达到2.2米至2.4米。
北京冬奥会上,还有很多隐藏起来的“黑科技”,比如说被誉为“防疫神器”的体温贴,它在外观上长得像创可贴,其实是内置芯片的无线电子测温计,得益于小巧的身材,这款体温贴可以直接贴在腋下,保证了体温监测的准确性。
据介绍,体温贴检测体温误差在0.1~0.2℃,它会通过手机APP绑定,远程将测量的体温数据上传至数据后台。系统每3秒采集一次体温数据,一旦超过37.3℃,就会自动向防疫人员报警,结合其具备的定位功能,能够方便防疫人员快速找到体温异常的人员。
除了能够实时进行测温,针对场馆运行的需要,体温贴还可以进行考勤出入、人员定位等功能,不光能记录相关人员的行动路线,掌握体温异常者的接触人群,还能精准抓取疫情传播途径。
作为一场全球体育赛事,今年冬奥会将带来超过6000小时的转播内容,对于全球的观众而言,转播质量也是赛事观看体验最重要的一环。在上一届平昌冬奥会中,已经出现了4K内容的转播,与传统1080P分辨率的内容相比,4K内容提供了4倍的画面信息量,可以让运动员的舞蹈动作、细节对抗甚至面部表情,都刻画地更加清晰。
而北京冬奥会则在内容质量上更进一步,它将是首届通过云技术进行全4K转播的冬奥会,这也意味着奥运转播将不再仅仅依赖卫星传输,同时也将通过奥运转播云向全球传输信号。
在云端就能接收到直播信号,除了能够减少场地搭建、设备运输等消耗的人力物力,还方便媒体进行远程直播、精彩回放、制作特效视频和内容集锦,此外,通过转播云,还能实现很多新奇的赛事观看方式。
比如此前只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子弹时间”镜头,冬奥会上就可以通过转播云的实时处理,呈现出类似的效果。今年冬奥会,用户还有望通过转播云,体验“高自由视角观赛”,借助几十路高清画面实时传输,再由智能算法进行合成和建模,从而让观赛的摄像机角度从固定视角变成立体视角,可以在不同赛场角度进行实时切换。
与普通运动赛事相比,冬奥会对于转播设备也有着特殊的需求,包括低温工作的稳定性、信号传输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北京冬奥会上,很多过去由外国企业掌握的转播技术、设备,也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平替。
今年冬奥会,不仅让滑雪、冰球、滑冰等运动项目,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同时在体育场馆、住宿场地,都已经看到了各种黑科技的加持,尤其是像智能床、体温贴这样可以提升日常体验感的科技好物,相信之后也会成为大众所关注的智能硬件产品。(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邓剑云 编辑/项欧 钟毅)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