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来临的“智能时代”而言,芯片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却成了我国在科技行业的“短板”。在芯片方面,美国已经掌握了半导体市场的大部分优势,包括英国、澳大利亚、中国等都要通过美国进口芯片。
对于芯片的需求,我国一直处于高位。根据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33%的芯片销往国内。虽然我国每年在科研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还是无法打破美国“卡脖子”的局面。
虽然美国阻碍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但是与三四十年前相比,国内的芯片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如今,我们不仅自主研发了四核CPU——“龙芯三号”,而且逐渐摆脱了对于美国芯片的依赖。
国产芯片产业取得的重大突破,都离不开一位84岁高龄的老太太的不断付出,她就是被人们称为“中国龙芯之母”的黄令仪女士。为了打破美国的垄断,黄令仪女士选择不退休,坚持制造“中国芯”,她的这一举措为国家省下了上万亿元。
黄令仪女士出生时刚好赶上了战争爆发,可能是因为亲眼见到了国家受到的种种磨难,所以大学毕业之后的黄令仪女士决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改变“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
当时适逢半导体产业正在崛起,国内许多高校为了扭转国家的落后局面,纷纷建立了半导体专业。由于成绩优异,黄令仪女士的母校决定让她在清华大学的半导体专业继续深造,学习半导体器件的知识。
学成归来的黄令仪女士在母校设立了半导体专业、实验室,帮助国家培养更多半导体专业的人才。然而,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当时国内的芯片行业一直处于落后,落后到在国际芯片展览会上,没有一个摊位来自中国。
这一局面让黄令仪女士下定决心,必须自主研发一款属于中国的芯片。于是在1990年,黄令仪女士满怀热情的研究集成电路,最终取得了胜利。2000年,黄令仪女士携带自主研发的芯片参加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最终得到了银奖。
之后,黄令仪女士加入了“龙芯”CPU的研发团队,为了制造“中国芯”坚持不退休。虽然已经步入花甲之年,但是黄令仪女士依然充满干劲。
在“龙芯”CPU的研发团队和黄令仪女士的努力之下,完全属于中国的首个CPU芯片终于出现,这一突破为“中国芯”的研发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迄今为止,龙芯CPU的研发团队已经推出了三类芯片,龙芯3号新一代芯片3A4000已经达到了28nm的工艺。虽然与全球最为顶尖的5nm工艺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些芯片的国产替代。
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未来我们可能会解决芯片的先进问题。其实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上,达到20nm级别的芯片才是主流。虽然国内的芯片依然处于落后,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的限制。
就像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搭载了28nm的龙芯CPU。国产芯片取得的突破,都离不开黄令仪女士的不断研究。去年,黄令仪女士荣获“CCF夏培肃奖”。此时的她已经84岁了,但是依然站在一线。
不仅如此,黄令仪女士的团队已经发布了新一代通用处理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可以说,黄令仪女士缩短了中国半导体产业与西方国家的距离,打破了芯片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研发之路十分漫长,推出一项顶尖技术往往需要耗费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给予研发人员更多的时间。在科研方面,黄令仪女士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国产芯片取得的突破就是对她最大的回报。
黄令仪女士为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她已经84岁了,但在学术和实验上丝毫不亚于年轻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们需要坚持自主创新,学习黄令仪女士的爱国精神。
总结
黄令仪女士通过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理念,虽已84岁但依然没有退休,坚持制造“中国芯”,打破美国对于国内芯片市场的垄断,黄令仪女士的爱国精神令人钦佩的。对此,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吗?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